消费新闻。互联网是一种可以把时间与空间概念合并糅杂的媒介,互联网新闻的更新数量与速度惊人,人们没时间细看新闻,只有时间浏览新闻,而其消费性让人们变得并不在乎新闻公正性,甚至真实性,所以到处都是标题党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四大门户等民间互联网媒体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记者,它们的很多内容是转自报纸,将标题修改之后(十之八九,这个标题是满带情绪、不公正的),便成为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激发人们点击消费,互联网媒体之所以这么做,很大原因来自媒介特性与消费习惯。这就像麦当劳的崛起,人们知道它不健康,但仍然乐于在拥挤的麦当劳店铺里排队就餐:人们并不那么在乎健康,只是快速消费而已,并不期待从中摄取营养。
媒介即信息:人们只是在消费媒介。是的,人们经常待在电脑前几个小时,在打开电脑、盯着电脑屏幕前,并不知道想要从屏幕里得到什么,但你仍然一直在盯着它看,以为屏幕里的信息都是你需要的,但事实上,你只是在消费电脑,和它产生的信息,至于具体信息内容,则并没有那么重要。
新闻控制权的转移。曾经,为数不多的媒体控制着新闻,如今,到处都是媒体,媒体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现如今人们接触和认知的媒体早已不是当年那种传统定义的媒体,只要有人乐意看,几乎就可以称之为“媒体”,或者,我们把它叫做“自媒体”;曾经,媒体的专业记者挖掘新闻,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或者,我们称之为“公民记者”,他们可能并不具备专业新闻素养,也并不是怀着公正的立场写新闻,但是,谁在乎呢?毕竟,人们只是在消费新闻,而已。
全民新闻。安迪比尔理论指英特尔与微软从硬件与软件两方面合作,推进了科技前进,同样,电脑、平板、手机等硬件的发展与博客、社交媒体等媒介形态的发展共同让人们从基础条件方面具备了脱离少数传统媒体控制、自己创造新闻的可能性。而民主进程的快速发展,让人们从思想上认可了用户创造新闻。
总结:
新闻不会死,绝大多数报纸会,这种媒介形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就像手抄跟不上印刷时代、封建制度跟不上资本主义社会一样,报业新闻人,准备考虑下一份工作吧。 相比媒介承载的内容,人们更关注媒介本身。 报纸的衰亡和互联网新闻的兴盛是新闻业的堕落吗?就像书店关张一样令人遗憾吗?这类问题,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鸣谢:本文受到了麦克卢汉(媒介即信息、人的延伸理论)、魏武挥(内容和介质的分离)、吴军(安迪比尔定律)等人的思想指引,感谢他们。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