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婕:在美国开首饰店月收入达5万美元 个人经历:10年前随丈夫陪读出国,求职三次屡受挫折,在当地买房后下决心自己创业,近期打算开设网络商店。
创业心得:1、经营方向选择成本小、周转快的商品 2、必须有稳定的货源 3、选址成熟社区,附近没有竞争对手 4、文化认同度高的商品更易热销。
虽然路途遥远,但张婕仍保留了一年回上海两次的习惯,除了看望依然留在上海的亲人之外,另外的使命是为她远在芝加哥城的小首饰店搜寻一批合适的货源。这位十年前上海某重点中学的语文教师,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美国华人家庭的创业先锋,除了平时接送女儿上学,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这间开在住宅附近的商铺。
面对记者的谈话主题“创业”,张婕并不是十分认同:“在美国人的意识里,所谓‘创业’大多是指‘Google’这样的商业案例,我的商铺应该还不够格。”在她的坚持下,我们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用“生意”取代了“创业”。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低调中,这家面积不大、普通不过的首饰店,平均每月有着五万美元的收入。
求职屡败转而创业
在海外的华人中,有太多的“打工皇帝”,而张婕最终走上创业道路,也与其屡屡失败的求职经历有关。
10年前,张婕学习工业设计的丈夫,在硕士毕业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人之常情,她考虑带孩子出去陪读。“先生当时的奖学金条件不错,家属也有补助,因此知道去那边保证基本生活是可以的。但是在当时,跟大多数中国人对美国印象一样,那里是天堂,也是地狱,作为外来者,受歧视是肯定的。” 但是为了先生的事业和孩子以后的教育,张婕并没有太多犹豫,便做出最后了的决定。
为了补贴家用,从第二年开始张婕试图找一份工作。但这对于原来只是专攻中文的教师而言,并非易事。于是,张婕先后学了计算机和会计,希望凭借这两个比较实用专业,可以在一些公司打工增加家庭收入。但因为语言不过关,张婕的求职范围比较狭窄,只能锁定台湾人的公司。
即便如此,张婕的求职之路也十分不顺利,因为公司倒闭或者搬家,她先后换了3家公司。金融风暴后,当地的一些公司更加不景气,待业过一段时间,张婕最后去的一家台湾高科技公司也潦倒收场,这次的结局更加离谱——老板把公司卖了落荒而逃。
经过了这些动荡,张婕越来越觉得打工不是出路。这时家里的一项变动促使她下了创业的决定——家里也买了房子。“置业之后,生活更加稳定,这给了我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实实在在地做一点事情。开店经商是比较适合我当时生活状况的一个选择。”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