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更进一步
普通话热潮在香港兴起
与港商大举北上相伴的是香港回归后,学习普通话的热潮也在港人中兴起。用在港经商的任声超的话来描述就是,“政府官员带头学,寻常百姓争着讲。”
“回归前,大多数香港人不会说普通话,沟通起来恼火得很。”在香港生活了13年,任声超还能说一口流利的成都话,也学会了用粤语交流,甚至连普通话也带有淡淡的港音。任先生在回归前就由成都去了香港经商,刚到时,他向当地人问路,先是对方一愣,比了手势后,对方热情地说上半天,他还是不能听懂。和客户打交道,对方为产品不合格而向他投诉,但对方讲了半个小时,他还是很尴尬地站在对面,完全不清楚对方的诉求。
于是,他开始大量地看当地的报纸、杂志和当地的电视,借以了解香港的风俗和文化。1999年后,他猛然发现,自己已经融入了这个城市,不仅仅是交流,还有神秘面纱褪去后的真实。
“因此,香港人的思维和内地还是有些不一样,很死板地遵守原则。”任声超表示,如果一批货有一点质量问题,成都人多半会将就使用,但香港人,送给他都不要。
如今,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的任声超已经习惯了它的快节奏。“看着香港人上班一路小跑,自己的节奏也在不知不觉中加快。”他表示,为了节约人均十多万元年薪的工资,香港公司能请一个人绝对不会请两个,“香港员工的效率都很高,也很有上进心,很多人进公司打工是为了积累经验,然后自己做老板。”
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的任声超虽然已是一家公司的高管,月薪可以拿到十几万,但却称自己是“香港的穷人。”
“在香港,很少人买得起房子,60平方米的房子已经算是豪宅了,因为地窄人多,有的两家人或者几代人同住在三四十平米的小房子中,香港的房子太贵了,300多万才能买50多平米的旧房子。”任声超表示,虽然他已在香港工作了十多年,但仍然还是在租房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