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5年第二季度起,UT斯达康开始出现大幅亏损,2005年全年合计巨亏逾4亿美元,UT斯达康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相关人士指出,UT斯达康在中国的小灵通业务占据公司整体收益的比重非常大,业绩下滑导致UT斯达康元气大伤,吴鹰又没有向董事会提供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能够扭转乾坤,这是推动董事会换帅的直接缘由。
事实上自小灵通业务急剧萎缩之后,吴鹰曾耗费巨资投入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然而由于3G迟未发牌,数亿的资金几乎全部打了水漂。吴鹰认识到[创业网www.cye.com.cn]这一点以后,从2005年起他开始转攻IPTV,并寄望于将IPTV再造为小灵通第二,但由于种种原因,IPTV并未在吴鹰的大力推行下看到成效。对此,UT董事会已认为吴[创业网www.cye.com.cn]鹰这几年的发展策略和投资方向“并不明智”。
两个月前,UT斯达康美国总部安排美国的私墓基金经理和美国运营商特地到中国考察IPTV业务,这次的考察似乎对吴鹰的影响甚大。
董事会中,吴鹰始终强调UT斯达康的主战场还在中国,IPTV也将是今后的主打业务,然而董事会的多数成员对此并不认同。陆弘亮认为中国并没到发展IPTV的时候,而是要把海外市场做大,依靠网络业务和部分IPTV业务带动中国市场。
实际上自去年10月13日起,UT斯达康就宣布成立特别委员会,以便考察各种对提升股东价值有利的长期或短期方案,并聘请美林证券为财务顾问。美林证券指[创业网www.cye.com.cn]出,UT斯达康可以选择分拆中国业务、整体出售、部分业务出售、退市等几种方案。
这一战略评估计划由吴鹰负责,美林方案体现的正是吴鹰的想法。吴鹰希望能分拆中国区业务,主要负责IPTV和终端业务。而其他地区则负责网络和部分终端、IPTV业务。
吴鹰分拆中国区业务的想法与其在董事会中的孤立局面有关,2006年5月11日UT斯达康发布陆弘亮即将离任,吴鹰接任全球CEO的消息,但到了10月份,UT斯达康又收回成命,且吴鹰开始受[创业网www.cye.com.cn]到孤立待遇,吴鹰分拆中国区业务的倾向由此也更为清楚。这显然与董事会的意见相左,今年6月1日,吴鹰终因与“公司发展战略发生分歧”而被迫离职。
资本决定命运
作为UT斯达康的创始人,吴鹰的离职令人叹息。相关人士分析,吴鹰是应该离职的,他除了在UT斯达康的创建时期作为创始人,并在之后促成了与网通的[创业网www.cye.com.cn]合作以外,此后没有更多的建树,然而他在美国的老朋友在资本运作方面则经验丰富且成绩卓著。作为上市公司,投资者最想看的是业绩,然而UT斯达康目前增长[创业网www.cye.com.cn]乏力,所以董事会要确定的掌舵人最好是一个资本运作高手。
而作为UT斯达康首席执行官的陆弘亮正是这样一个人,陆之于UT斯达康,是公认的领袖。而包括UT斯达康多数董事会成员与高管们,也几乎都有着丰富的投资行业背景和商业经验。
同时资本的力量也改变着个人的命运,有资深人士评价:“12年前,正是通过陆弘亮的关系,UT斯达康才从软银拿到风投并慢慢做大;而在12年后,软银这[创业网www.cye.com.cn]个强大的资本后盾同样为陆弘亮争得了更多话语权。”
在当年共同创业、并最早到中国开展业务的首席运营官周韶宁和首席技术官黄小庆先后于2005年9月、2006年12月离职后,吴鹰成为唯一一个中国业务派,他的声音在UT斯达康最高管理层显得孤立无援。
从去年10月份UT斯达康收回成命之后,吴鹰令人堪忧的处境已经昭然若揭,吴鹰的去向一度在UT斯达康的公司内部风传,离开的命运从那时起就已经注定,只是吴鹰仍然要作最后一搏,而这最后一搏,[创业网www.cye.com.cn]也终究难改被资本淘汰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