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区域市场差距不容忽视。
2006年,东、中、西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所占份额看,东部地区占56.4%,中部地区占26.%,西部地区仅占17.5%,与三大区域所占的人口数相比可看出,我国广大的西部地区与目前所占消费份额极不相称。7.4亿的农村人口在全国消费品市场所占份额仅为33%,而占全国人口43.9%的城镇人口,却占全国67%多的市场份额。
第四,生产经营单位重城市、轻农村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大量消费品在农村缺乏市场。大到汽车、大屏幕彩电、电脑、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小到日常消费品如牛奶、面包、日用百货等。由于面向农村的商品利润低,农民购买力不强,相对城市而言,获利较少,不少生产厂家都将眼光放在城市,而放弃了广大的农村市场。加之,在农村日用[创业网www.cye.com.cn]品的功能、款式、价位等方面大多以城市市场为参照系,不能根据农村市场的需求生产农民需要的产品。一方面造成农村适销对路的商品不足,花色陈旧,品种单调,种类不全;另一方面,一些日用品又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使农民难以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影响了农民的正常需求。
第五,抑制正常消费的农村基础设施仍不理想。
目前,不少农村基础设施仍不完善,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阻碍了农民对商品的消费需求。如缺电缺水、电视信号不强阻碍了家电商品在农村的快速普及,很多农村地区存在着电网老化、电压不稳定、电价高的问题;很多乡村尚没有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装置,电视信号微弱,甚至[创业网www.cye.com.cn]收不到电视节目;还有很多乡村不通公路或路况极差,造成工业品下乡、农副产品进城的困难。以上种种原因,使得农民即使有购买家用电器的经济能力和要求也难以实现。
在农村生产领域,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等方面建设的滞后,以及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局限,使得一些农民希望扩大土地种植面积、实现集约化经营的愿望一时难以实现,这也抑制了农民对大型农业生产机械和最新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
第六,商品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仍将制约农民的正常消费。
尽管有关部门加大了整顿市场秩序的力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目前商品市场假冒伪劣、掺杂使假,严重损害消费的事件仍屡禁不止,虚假广告、虚假打折等不规范的市场竞争行为也时有发生。尤其在农村,仍有不少农民经常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损害,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坑农害农事件也不少,表明我国消费安全问题依然严峻,这些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继续制约商品市场的正常发展。
多管齐下尽快释放农村市场潜力
农村市场的大发展,虽然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但由于历史、自然和农村固有的规律,决定了农村市场消费潜力的释放决非一蹴而就,而是要经过多方努力,多管齐下,才能使其逐见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