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将成疾病防控主流
健康管理是最近二三十年在美国等发达国家逐步兴起的,在中国虽不足十年,其发展却犹如雨后春笋般异常迅猛。
在中国可以预见的将来,个人健康管理、企业健康管理也将迅速成为维护健康、预防与控制疾病的主流。
服务与营销创新是关键
我国健康服务产业还远未进入全国化市场格局竞争阶段,但区域市场内多所有制结构、多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明显加剧。在这一竞争过程中,服务创新与营销创新将是健康服务机构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具体而言,目前国内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其多数发展模式是在延承国际健康服务先进理念的同时兼顾具体国情,其经验教训都具有借鉴价值。如何突破价格竞争瓶颈,积累充足且合格的专业人才,梳理优化业务流程,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服务发展模式与发展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中国健康服务机构未来命运的主要因素。
跨行业合作及行业监管有待改善
虽然外资对中国健康管理行业的投资热情很高,但是介于其对中国医疗服务市场造成潜在的巨大冲击,目前国家审批还比较严格。10月26日,卫生部下发了《体检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规定体检机构必须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方可开展有关执业活动。外资发展连锁机构,虽然外资可以占到公司股份的70%,但是在开连锁机构时每开一家新店都要经卫生部审批。一般的情况下外资拿到这个批准需要半年到一年,且难度较大。
另一方面,健康体检产业是中国特定制度环境下新兴的医疗服务业态,没有相对成熟的模式可供比较和参考,所以目前中国还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政策及规范,现行政策按医院审批和监管模式进行,为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发展带来了一些困难。业内人士表示,健康体检机构与一般医疗机构针对人群不同、服务范围、标准不同,因此应该及时出台相关管理办法,解决健康体检与健康诊疗、健康保险的结合问题等,促进医疗与保险的跨行业合作。
(作者系清科研究中心副总裁兼首席观察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