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市民信息咨询服务社的黄瑾彦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在虹口所有创业孵化园区,创业者入园时,包括电脑在内的基本办公用品一应俱全。而且,可以享受到比周围同等房租便宜近一半的优惠。此外,还可根据用人数量享受每年每人不超过2000元的房租补贴。
目前,“2030”年轻人,已占虹口需就业人群的50%。孙卫国指出,虹口将通过搭建青年创业、网上创业的孵化平台等形式,逐步缓解“2030”就业矛盾。如今,已扶植217个青年创业项目,带动上千人就业。
营造“自己当老板”的氛围
《2006年度上海市民创业状况调查》显示,上海创业环境并不理想,有超过60%的被访者认为上海的创业氛围“一般”或“不浓厚”。上海市政协的一份课题报告透露,上海各类人员中,整体创业率为5.01%,与全国平均14.5%的水平有很大差距。
但孙卫国认为,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多少个岗位,在数字上进行统计,而且是在观念上进行更新,措施上进行调整,选择典型上进行突破,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当老板光荣的氛围,从根本上缓解就业难的矛盾。
在谈到如何在上海范围内,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标时,孙卫国建议,在完善创业环境方面,首先要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目前,上海创业政策政出多门(分涉劳动保障局、科委和教委),缺乏共享共用平台。
他指出,上海应及早建立有关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破除创业的各种障碍,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个权威性、合法性、能够及时准确提供一站式各类创业政策信息咨询的公共服务平台。
同时,要放宽对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和多种创业形式创业经营的审批限制,促进建立完善的社会化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对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合法权益的保护,营造鼓励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法制环境。
完善创业企业的融资体系,畅通融资渠道。根据创业实际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增加创(开)业专项工作资金投入,形成制度性的预算安排。培育和依靠诚信独立权威的中介机构,逐步向开展“事(创业)前担保”延伸。按国际惯例,建立“开(创)业担保”专项扶持资金的风险准备金。
孙卫国告诉记者,上海有些人,宁可当个小白领,或者甚至闲在家里成为“啃老族”,也不愿冒险去创业。我们在推进经济发展、促进再就业过程中,一定要创新思维,激发大家创业、就业的积极性,“人生能有几次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