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基础不牢。创业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往往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比如日本就是从小学开始实施就业和创业教育;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2005年英国政府发起一项中学生做生意的计划,要求所有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为期两周的商业培训课程;法国也是从初中就开始增强创业教育。相比之下,我国的创业教育把重点放在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则明显不足,导致创业教育基础薄弱。
二是热情不高。正是由于起步比较迟、培养比较晚,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对就业问题表现出“等、靠、要”的依赖情绪。
三是上面已经提到过的成功率低。中国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而在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的比例一般占20%~30%,并且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据教育部2004年的一项报告,全国97家比较早的学生企业,赢利的仅占17%,学生创办的公司,5年内仅有30%能够生存下去。
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人才报告建议,一方面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减少他们创业中的障碍;另一方面要加大高校创业教育的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