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个“海草”被市场淘汰
创业遭遇“滑铁卢”在增多
[词解]海草,海外归来的因学术学历背景不高、难以找到好工作的留学人员;“海藻”,也称“海找”,不断找工作仍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海归。
[创业潜力指数] ★★☆☆☆ “如果说,最早一批海归创业失意者与‘水土不服’有关,那么,现在的留学人员创业则与自身能力关系重大。”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烟台分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随着我市软硬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希望回烟创业,但并不是说他们就能有100%的成功率。十几年前,首批“海归”最终无奈“洄游”海外的事情仅有两例,主要原因是,带来的项目不适合烟台经济发展,因此找不到合作伙伴。现今,一些海归创业项目被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拒之门外”,问题很多存在于基本研发能力不足,没能迈过专家鉴定一关。据不完全统计,已有几十位名不副实的“海归派”在烟台创业遭遇“滑铁卢”。
“留学人员创建成功的企业达到410家,而此前也有几十家企业因经营不善被市场淘汰。”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该园区,创业项目大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有不少Cye.com.cn企业发展缓慢,难尽人意。在园区里,曾有10几家企业因自身发展得不好,将厂房出租以获取租金;有5家企业被孵化多年,发展前景黯淡,最后被清退出园;还有几家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连物业费、水电费、房租、员工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
“企业发展得不好,究其原因,与一些‘海归派’的创业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市人才服务中心留学科有关人士表示,有些“海归派”名不副实,并没有真才实学,回国创业只是为了享受有关优惠政策,企图“浑水摸鱼”;有些海归派的“洋文凭”是从国外一些非正规的大学获得的,教育部门根本就不予承认;还有些留学人员的创业项目不具备市场前景。
“近几年,一些企业对海归的引进与使用更趋理性和审慎,个别没有真才实学的‘海归派’,如果不抛弃‘捞一把就走’的心理,积极‘回炉’学习深造,在烟台创办企业是不会有市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