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是北京首批大学生村官聘用期满的日子,由于就业形势严峻,利用好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在农村创业无疑是他们很好的出路;同时,就业形势愈加紧迫,创业无疑是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另一种途径。
但根据调查,青年创业的依赖心理较严重、创业意识不够,往往导致创业没有结果。如何将青年创业的意向变为行动,创业教育显得刻不容缓。同时,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知识失业”越来越明显,也为创业人才和创业教育提供助推力。专家表示,创业教育需学校、社会机构和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知识失业 依靠创业解决问题
“知识失业是指一部分受过相当教育的知识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或降低工资标准、放弃专业技能优势与其他劳动者竞争工作岗位。”这是去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对知识失业的书面解释。
也许人们对知识失业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但越来越紧迫的就业形势,让越来越多的高学历者纷纷降低期待薪值,或在找工作的“路上”奔波着。尤其是在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剧增、金融危机爆发的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成了社会的关注热点。
专家指出,解决知识失业的根本途径有三种,一是压缩招生规模,二是引导学生放弃择业机会而低标准就业(工资、专业特长与工作环境),三是鼓励学生积极创业。由此看来,创业将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要选择。
据了解,知识失业信号越来越明显,将势必为创业人才和创业教育提供外部助力。“社会呼唤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积极创业,是因为大学生人力资本积累多年,他们有能力现在或将来实现创业,社会要求享有更多知识资源和专业技能的大学生,能够比一般劳动者更快地发现创新机会、创造更多创业岗位。”该专家表示。
创业 实现就业的另一种途径
今年7月,北京市首批2016名大学生村官从853个行政村结束3年任期。他们任职期满后,首先将面临转岗的问题。今年全国12省的一项抽样调查中,在回答“政府提供的出路中,你会选择哪一个”时,70%的村官回答为“考取公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