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你问我答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新闻 - 奇思妙想 - 创业博客 - 创业论坛

创业加盟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创业资讯行业资讯→新闻
    


谷歌:漫长的亮相在中国


cye.com.cn 时间:2007-1-22 14:08:20 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黄一琨 徐涛 我来说两句

  挫折

  就在Google进入中国半年以后,这家年轻的公司遭遇到中国市场的质疑。

  作为Google一种图片搜索软件的忠实用户,Google公司在秦怡心目中代表着酷,好奇心和无边界的思考。这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即使为了获得它需要等待三四个月,秦怡认为也是值得的。

  但作为一名用户,对Google在中国的卓越表现,需要等待的时间显然长得多。其实早在2000年初,Google的工程师已经悄悄地开始研发能够接收中文、日文、韩文的系统。到了年底,一个勉强能用的中文版Google就诞生了。2001年的时候如果在中国上网,谷歌的服务器就会检测到用户的位置并自动连接到中文的界面。法文版的谷歌系统也是这样运作的。

  但是在中国经历的波折显然更多。直到2006年4月12日,Google才宣布全球中文名称“谷歌”,在Google中国团队进驻6个月之后,正式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从竞争对手微软那里请来李开复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充分体现了这家公司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互联网用户的广大市场的决心。

  “事实上,我们在中国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对我们来说,那里蕴藏着巨大的机遇,我们可以利用我们激动人心的市场占有率来赚取广告收入。”Google传奇般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说。

  这种热切和乐观的情绪,类似于20多年前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每个中国互联网用户都偏爱Google,就像当年可口可乐公司幻想每个中国人都能消费一瓶可口可乐一样。

  就在Google进入中国半年以后,这家年轻的公司遭遇到中国市场的质疑。研究咨询机构易观国际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按照营收计算,Google与中国市场的领先者百度之间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2006年,百度依然保持第一的位置,并且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达53.3%,比2005年的33.1%,增加20个百分点。Google的份额从2005年的13%上升到16.1%,超过雅虎,跃居第二位,但是与百度之间的差距被进一步拉大。

  “我们更关心客户的体验,而不是市场份额。”Google中国区总裁特别助理郭去疾说。

  然而,独立咨询公司北京正望咨询有限公司2006年9月完成的一份报告表明,Google在中国用户心目中也正在经历“祛魅”的过程。这份报告以最具代表性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以用户首选的搜索引擎来定义市场份额,结果表明,百度的市场份额由一年前的51.5%上升到64.5%,Google则由32.9%下降到20.6%。这份报告还认为,Google用户仍然具备高学历和高收入的社会特征,但在高学历和高收入的这个群体中,不少已经转变为百度用户,Google面临核心用户被百度不断蚕食的严峻挑战。

  郭去疾说,Google并不在意外界的分析,并且相信Google的产品会说明一切。“可是Google到目前为止没有提供任何适合中国本地的产品。”易观国际总裁于扬说。

  2006年年初,李开复说,Google中国公司将提供越来越多的汉化产品,会选择适合中国的产品并汉化过来。但是在过去的一年里,Google并没有做到这一点。直到现在,Google中国公司引以为豪的依然是Gmail和Google earth这样在国外已经名声赫赫的产品。对于一些专业人士来说,那些Google提供给中国用户的只是汉化版,而不是经过本地化的产品。

  这些凭借口碑相传获得名声的产品,让人充分感受到Google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而在中国,这种认同很不充分。比如Gmail这种被Google看来“前途远大”的产品,在中国的拥趸没有想象的多。

  我给一些朋友或客户在电话里告诉他们我的电子邮件地址,总会很费劲……最后我总发现,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们在我报出Gmail.com的时候,常问我什么G?我说Google的G.什么是Google?我说是跟百度一样的搜索引擎。就是Gkh的G,一公斤的G.“博客中国内容总监康国平在自己的博客里抱怨说。

  2006年年初,李开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访问时说:“我想到今年暑假到秋天的时候,对用户来说Google的创新会给大家很多的惊喜,Google的使用率和市场份额只会上升不会下降。”

  然而,一年以来,Google没有带来惊喜。更糟糕的是,Google和所有在中国表现不佳的跨国公司一样,业绩不佳和人事变动接踵而至——担任亚太区市场总监的王怀南和担任大中华区联合总裁的周韶宁先后辞职——而两件事情之间的关系却永远对外界讳莫如深。

  辞职的周韶宁曾经担负着为Google中国建设渠道的重任。 “Johnny(周韶宁的英文名字)不懂互联网渠道,让他来建设渠道当然不行。”一位接近Google中国公司的人士说。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2页  1  2  3  4  5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新闻

·上海谈商论道创业系列讲座 ·创业网寻战略投资合作伙伴
·80后创富论坛共创未来30年 ·创业网向网友征集网站建议
·北京新闻广播9月24日节目 ·金口财总裁演说行销特训营
·学习型中国-世纪成功论坛 ·七彩公司招募大学生创业者
·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活动 ·第十届金手指网络奖征集中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