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
没有用户基数的高端,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渠道很差,导致有品牌而没市场。这是Google中国最大的问题。”近日,盛大网络总裁唐骏在解释自己为什么没有考虑担任Google中国区总裁时说。
渠道是Google在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家公司在美国采取直销的模式,广告主可以通过登陆Google的官方网站Google AdWords页面注册办理(需国际信用卡)。这个过程简单、方便,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对于成千上万中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一直没有投放传统广告的渠道,搜索引擎广告的低门槛有着很强的吸引力。然而这些企业的大多数没有自己的企业网站,缺乏投放网络广告的习惯,而且支付手段也与国外市场大不一样——中国信用卡并不普及,而且企业也不能通过信用卡付广告费。
“中国的搜索引擎广告市场,是渠道代理商说服客户做起来的。”厦门时义浩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倪英伟说。
面对这样特殊的市场,Google做好准备了吗?
2005年上半年,Google公司曾经派人来中国接触了在中国的搜索广告渠道代理商和直销商,一共只有5家左右。作为国内几大搜索引擎广告经销商之一,时义浩维科技有限公司也是其中之一。倪英伟说,当时只是接触了一下,Google并没有直接透露在中国的战略。
到2007年初,时义浩维并没有成为Google的目前为止仅有的20家代理商之一。“其实那个时候(2005年),卖过百度竞价产品的代理商更适合卖Google,但是Google做不到。”倪英伟说。
虽然被华尔街看作是Google商业模式的中国版,但事实上,百度公司才是中国市场的先行者。从2002年开始,百度公司就开始向市场提供关键词购买的服务,作为一个产生于中国市场的“草根引擎”,它对中国的理解要超过Google,而这家公司升入三四级城市的庞大渠道也是Google不能比的。而那些成为百度代理商的公司和百度之间都签有排他性条款,不可能再成为Google的代理商。
在中国市场上,渠道往往某种程度上掌握着客户资源,而且是一批客户资源,如果处理不好,渠道不仅会带着客户离开,还会影响一片。尤其互联网广告的投放存在复杂的技术问题,显然渠道代理的解释甚至部分的售后服务工作尤为重要。
“客户服务本来就应该是本地公司进行的。”倪英伟说。
而对Google中国公司的客户服务部门来说,这显然是一个挑战。这个客服部门至今坚持用Email完成与客户的交流,而不是电话,“因为Google是一家互联网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