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高压 多数企业难以承受
对于2008年的空调行业来说,库存压力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在过去的两个年度中,由于行业的理性回归、原材料借个大幅上涨等诸多因素,促使行业运行在一个产品涨价的环境之中。不论是厂家还是商家,都尝到了库存升值带来的好处。大家指望继续保持大量库存,在今年的旺季涨价后再大赚一笔。
有数据显示,在旺季来临之前行业库存创纪录的接近1300万台。春节过后不久很多厂家的分公司以及代理商还为拿不到货而心急焦虑,甚至拆借资金囤积库存。但是,今年不利的天气情况以及频繁的自然灾害出现,使得空调市场始终没有出现往年那样的火爆场面。不仅指望库存升值的良好愿望化成了泡影,而且库存不能顺利得到消化反倒成了压在厂商身上巨大的包袱。不得已在旺季开始降价处理库存,这在近两年旺季是没出现过的现象。
形成巨大的库存压力,除了上述所说的厂商前两年都尝到了库存升值带来甜头的诱惑之外,也与多数品牌长期坚持的淡季吸款以大库存压迫代理商主动开拓终端市场的Cye.com.cn营销模式有关。在这一营销模式体系下,旺季来临前厂家都会出台各种政策,把库存转移到代理商或直营商手中,迫使代理商、直营商加大促销力度,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但是,谁都没有料到的是,今年上半年的天气状况不适宜空调销售,旺季之前始终都没有出现持续高温天气,尤其是一季度的雪冻灾害和5月份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以及南方区域的暴雨,严重制约了市场销售。
一方面是行业的巨大库存高悬,另一方面是天气状况的不尽人意。这一矛盾的双重压力,使得空调众多企业回归理性的心态又浮燥起来,一些企业不得已又重新祭起价格战“法宝”,但是原材料价格的再次攀升,加剧企业的不安和实际操作的难度。大幅降价缓解库存压力与原材料上涨是逆势而行,必须承担经营质量下滑的风险。不尽快解决库存压力问题,不仅要受到资金回笼的压力,而且大量库存不能够在旺季得到消化,一旦留到下一年度必然会对新年度推出新产品造成障碍,况且实行新能效标准已经开始倒计时,目前的库存绝大多是2级以下未达标产品。可见大库存是悬在众多厂家头上的达摩斯克利剑。
当然,一些像海尔以及进口合资品牌,它们都是定位于相对高端,主要消费群体集中在中心城市,并且与家电大连锁的合作紧密,所采取大订单采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在生产上Cye.com.cn一般是严格按订单生产,造成库存积压的概率比较小,相对资金压力也比较小。在别的品牌无奈进行降价减压之际,海尔空调等品牌却在利用奥运契机开拓新的消费热点,有效的避免了再次随大流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保证了企业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经营质量。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2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