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乏人问津的“苦行当”——养猪业,如今竟然成为国际资本竞相追逐的“香饽饽”,原因之一当然是2007年以来猪肉价格的不断上涨。但是从国家产业安全的角度去考虑,逐利资本的介入动机恐怕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高盛养猪
近来关于“高盛养猪”的消息引起各方关注。高盛斥资2~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一带一口气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PE渗透的不仅是中国养殖业的整条产业链,更涉及中国农业上下游各个领域。
养猪曾是众所周知的微利行业,但情况在2007年发生了转变: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3月29日,肥白条猪肉价格还在7.8元/公斤,到2007年3月29日上升为10.04元,而到了2008年3月29日飙升至20.20元/公斤。猪肉价格猛涨,使得养猪业毛利率水平大幅提升。不考虑溢价收购,目前1.7亿元人民币可收购年产15万头生猪的养猪场,那高盛近3亿美元收购的养猪场年产能应在150万头左右。以农业部提供的每头猪200元利润计算,该收购每年可带来3亿元利润。
锐意做中国“猪老板”的国际投行并非只是高盛一家,德意志银行也开始大规模布局中国的养殖业。2007年德意志银行面向全球发行了“德银DWS环球神农基金”,该基金将投资定位于以农产品为主的食物产业链条上各个环节的不同企业,其中相当一部分资金投向中国。德意志银行注资6000万美元,获取上海宏博集团公司养猪场30%股份,融资的同时进一步谋求企业的海外上市。近年来在天津发展势头很猛的农业产业集团宝迪也在进行大型私募,德意志集团也参与其中,计划注资金额同样达到6000万美元。宝迪集团的计划是在全国建立十大肉食品工业园,与雨润、双汇三分天下。渗透中国农业的国际资本远非上述几家,邦吉、路易达孚、摩根等国际巨擘,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悄然布局,希望在中国农业这片沃土上分得一杯羹。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1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