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技术、管理、设计落后“挨打”,同质化严重有如雪上加霜。当我们再把目光移向本身时,不难发现我国陶瓷行业当中一批中小企业将面临淘汰的危险我国陶瓷企业重复建设严重,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规模普遍偏小,经济实力较差,许多都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自身都还存在资本缺乏、技术落后、管理滞后、机制不活、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问题。资本的缺乏使的这些企业难以取得现代国际企业所拥有的综合规模效应;技术的落后使的只有较少企业拥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管理经验、市场经验等的缺乏使的这些企业在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时显得难以适应。
二、国际陶瓷市场呈现新特点
2006年全世界瓷砖产量是90亿平米,中国是42-45亿平米,占比高达50%,出口是5.43亿平米,出口率仅占15%左右。卫生洁具全世界大概有2.6亿,中国现在是1.12亿,占全世界的43%。日用陶瓷全世界是270亿,中国是138.69亿件,占全世界的51%。但是,2006年我国陶瓷行业年总产值为2600亿元,而国外仅高技术陶瓷2006年产值就高达750亿美元。这说明我们在品牌经营、工艺技术、营销方面均存在巨大差距。据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调查显示,我们的陶瓷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仅仅相当于国外的1/7到1/10。如日本陶瓷,虽然使用的原材料仅仅是中低档陶土,但其陶瓷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售价就是我国同类产品的数倍甚至十数倍。在2008年3月广州陶瓷展会上,笔者在参观日本西海陶瓷时发现,该公司的陶瓷产品设计随意性和新颖性也不比我们好多少,可其订货价格竟然是我们同类产品的20多倍。一位在该公司就业的同胞竟然说出:“中国陶瓷没得比,人家是几百年的品牌。”我当时愤然问道:“你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你知道中国陶瓷承载着8000年的华夏品牌吗?”说归说,但连展会主办方都以能够有日本同行来参展为傲,事实上是我们把自己的陶瓷贱卖了。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陶瓷出口海外市场仍然处在一个相当初级的阶段,我们所获得的所谓“成果”和市场份额,是拼资源、拼价格拼来的结果。虽然“爱拼才会赢”,可事实上我们在海外市场上是拼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