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峥(化名)有点着急,两个月过去了,他手头上代售的17座山西煤矿,一座也还没能出手,尽管他每天都通过各种网络渠道发布消息,甚至开出天价中介费,但问津者甚少。
“你帮我卖掉一座煤矿,赚个100万不成问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峥仍不忘推销。
2009年5月至今,这些山西的煤老板们,都想在最后关头甩手掉手头的煤矿,以避免被“被动整合”的命运。但这些煤矿现在已经是“烫手山竽”,再无民间资本敢于接手。等待它们的,只能是国有大矿的整编。
此前的3月25日,山西省政府提出,到2010年年底,全省仅保留1000座煤矿,兼并重组整合后的煤炭企业,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300万吨,单井生产规模原则上不低于90万吨。而当时,山西共有煤矿2598座,将压减60%以上。
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底,山西全省共有2012座煤矿要被兼并重组。其中,由山西五大煤炭集团兼并重组的煤矿共1161座,地方兼并重组693座。届时,参与兼并重组的2000多座矿井,将仅保留479座。
目前,山西煤矿大整合的七大主体——山西省五大煤矿集团、山西煤炭运销集团和山西煤炭进出口公司,已在积极跑马圈地。“最近,我们正积极与地方政府搞好关系,以争取在整合方案中分到更多的优质煤矿。”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实地调查发现,在这场由国有大型煤炭企业主导的大整合中,被整合者有三种选择:直接出售给国有集团,以矿作价入股国有集团,以及联合重组地方煤炭集团。
对于被整合者而言,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