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软件外包领域,东软集团一直被视作国内是第一大软件企业,但随着文思(VIT.NYSE)和海辉(HSFT.NASDAQ)的合并,行业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后两者合并后的企业一举超过东软,成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软件外包企业。
“在外界有些人看来,它们(文思与海辉)的合并对东软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甚至是压缩了我们的市场空间,但对我来说,东软要做的事情是考虑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而不是暂时维持规模。”东软董事长兼CEO刘积仁近日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你说,商业模式和规模,究竟哪个重要?”在刘积仁看来,软件外包行业正在开始新一轮商业模式的竞争,如果现在软件业还要靠软件工程师的人口红利和规模作为竞争优势,只会走入死胡同。
刘积仁说,这对于东软自身不亚于一次“再创业”。“软件行业是个短命的行业,活10年就比较伟大,活20年就开始有危险,再活20年就必须有高度的警惕和再造自己的生命,现在的东软恰好处在第21个年头。”
“卖人头”模式走向尽头
刘积仁已经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给软件外包业泼冷水。几年前,他就已看衰“卖人头”、卖项目的外包模式,他曾预计,随着中国人力资源价格上涨,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一定会超过印度。现在,东软的做法是学发达国家招纳高端商业创意、设计人才,贴近市场需求做软件服务。
在今年6月的大连软交会上,他又一次老话重提,告诫中国软件外包企业:以人、以规模来从事外包的模式受到很大的挑战。海辉、文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抱团取暖。
今年上半年,东软收入约28亿元,同比增长20.93%,净利润1.73亿元,同比增长12.98%。尽管收入和利润都在增长,但东软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刘积仁告诉记者,过去10年里,软件工程师的成本上涨3倍,但客户付给软件外包企业的报价增加仅在1.5~2倍之间。
不过,在刘积仁看来,解决问题不再是靠“规模取胜”。
中金数据发布的软件及服务行业研报显示:2012年中国IT软件外包行业平均人工成本预计将上涨5%~7%。根据测算,如果人工成本上涨5%,软件外包企业净利润率将下降1.5%~2%,但由于发包商很难相应地提高发包价格,软件外包企业也就无法将人工上涨所导致的成本上涨向发包商进行传递和转移,这将直接导致软件外包企业盈利能力的下降。
“当我们的利润空间从过去的30%、50%,降低到10%时,任何一个基本的波动都会使得外包业务变成一个利润十分低的行业。”刘积仁说。
而由于成本、风险的问题,外包越来越多元化,除了印度、中国,中东、东欧、亚洲的其他国家也在不断地成为外包的目的地,也给中国外包企业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关系。
“中国有至少一半的外包企业现在仍停留在单纯的人头模式,这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不转型,未来5年之内,这些企业要么死掉,要么变得无利可图。”刘积仁如此判断。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