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亦或不变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印刷企业都希望了解同行们在赋码印刷方面是怎样想、怎么做的。是先发制人?是厚积薄发?还是静观其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先行者
在电子监管码的印刷中,先行者积累起来的经验或许是它们无可比拟的优势所在。“两年前电子监管在河北做试点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加入了”,安庆市独秀包装有限责任公司雷经理介绍道,“河北国欣种业的塑料种子包装就是由我们生产的,采用热转印的方式印刷电子监管码”。
面对印刷的产能能否与喷码的产能相匹配的问题,已经承接了电子监管码业务的北京多彩印刷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孟志文在接受采访时谈到,“我们觉得没什么困难。装多少喷头取决于业务的多少,如果源源不断,就多装呗,20个、30个都没有问题;如果活少,就少装喷头,多走几遍”,孟志文认为在市场导向、利益驱动的前提下,一切都不是问题。“企业不就是讲一个效益嘛,我相信如果市场有这个需求的话,就会有成千上万的印刷企业追着去做”。
随着电子监管的深入推进,两批赋码推荐企业名单相继确定。多家印刷企业均透露,增加赋码印刷业务后,有很多新客户出现。但这并没有令它们松口气,新客户的增加让北京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印刷一厂已经出现了产能不足的问题,重庆鸿海印务也在考虑是否应该扩大业务范围,安庆市独秀包装有限责任公司则表示,目前需要加印电子监管码的业务还只占总业务量的30%左右,随着赋码企业的增多,不确定以后是不是还需要增加设备投入。各种难题如期而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