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办理按揭贷款的购房者都会有类似经历:购房时,开发商都会以“省麻烦”为由向其推荐贷款行,消费者只需签合同,其他事情都不用管。事实上,绝大多数开发商推荐的银行,就是开发商自己办理贷款的银行。
理论上讲,消费者有权利选择任何一家银行做按揭贷款。但实际情况却不同,“各家银行的贷款利率条件完全一样,准备好材料交给开发商后,我只需要按照约好的时间到开发商那里与银行签字,确实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而且,有个开发商做中间人,心理上也踏实不少。”一位刚在北京东四环某楼盘购买一套住房、办理完30年住房按揭贷款的购房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还表示,并不知情开发商向自己推荐贷款行的原因。
另外,长期悬在银行头顶的“利剑”——风险防控必须考虑在内。因此,银行要求开发商在银行设立一个专门账户,将售房所得款项存入该账户,银行会对该账户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资金出现异常情况,银行可以立刻冻结账户,把钱全部划走,有效地控制了风险。
审核流于形式
据了解,对于房贷业务审批,通常银行支行没有权限放贷,分行才具有这个权限,除非是分行指定某个支行来操作该项贷款的审批。经手办理房贷业务的普通员工,职责通常是收集开发商材料,进行审核,如果材料齐全便放贷;如果材料不齐,会让开发商准备齐后再放贷,只是一个例行程序而已。
多位银行房贷业务部工作人员都向记者表示不知“假按揭”。“我们对客户的贷前审查很严格,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对风险控制非常重视。”某大型商业银行分行房贷业务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不过,上述资深业内人士表示,银行普通办事员不可能逐个去亲自拜访客户、实地审查材料。他们使用最多的方式就是电话核实。如果对每个客户都亲自进行实地核实,银行的成本就过高了。即使银行人力物力足够,办事员也不愿去跑。因为贷款由“领导”决定,多做无益,因此形成了一个核实的真空地带。
骗贷结局
资金断裂多败俱伤
大量退房不是巧合
在一个极度低迷的市场之中,伴随购房者的锐减,“轮流转”的循环会出现明显纰漏。与此同时,开发商还要负担假按揭的月供。至此,开发商就会选择退房来卸除负担。“这就是为什么有些楼盘会在一天之内出现大量的退房。没有别的解释,只有假按揭。”资深人士分析表示,因为真正的购房者基本互不相识,大量的退房不会碰巧出现在同一天。同时,退房者将会损失定金和违约金。“如一套1万元/平方米、面积为100平方米房子,定金是5万元,违约金是总价的5%。由此计算,退房所带来的损失将达到10万元。”这对于一个贷款购房的人并非小数目。
而退房所引发的便是“按揭贷款”危机。如果开发商席卷这笔款项“玩失踪”,那么银行必将追究责任的矛头指向按揭贷款人。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5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