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跑量”盈利却难
眼下,在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银行信用卡的代办摊位。起步相对较晚的交通银行 、浦发银行 、中信银行 、深圳发展银行和深圳平安银行等正在竭尽全力拓展这一市场,而已具备了领先优势的招商银行 等也没有放弃争夺。一场近乎“残酷”的商业竞争,正在各家银行之间白热化地展开。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大型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中心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多数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处于亏损状态,“发一张卡,亏一张”,但大家还是不愿意停下来,为的就是“跑马圈地”,等将来“蛋糕”做大了,扭亏为盈自然不在话下。
业内曾有一种说法,信用卡的发卡量至少得达到300万张,才能实现盈亏平衡。然而人们发现,近年来在内地这一参考数据正成几何级数增长。据了解,交通银行的发卡量已经超过了600万张,但依然没有实现盈利。于是,业内又改口流传另一种说法:“5年持平,8年盈利”。
上述信用卡中心人士道出了其中的缘由。她告诉记者,银行发行信用卡的收入来源主要由3部分组成:一是年费,二是取现或分期还款的利息,三是商户返还的手续费。“而恰恰这3样在内地都行不通”。该人士表示:“在内地,首先年费部分等于是免的,根本收不到钱;其次,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让大家总是选择免息期过后的一次性还款,这使得银行收不到循环利息;第三,商户返还的手续费相对海外偏低。”所有这些现状都增加了内地市场信用卡业务的盈利难度。
深圳平安银行信用卡市场企划部的刘宏则告诉记者,究竟要发多少张信用卡才能盈利,这与各银行的自身状况有关,不可一概而论,其中“活卡率”非常关键。他抱怨说,有好多人办了信用卡却从来不用,这样增加了发卡银行的成本。
要做就做“卡通”族
如果你正为玩不转手上的信用卡而郁闷,下面的“卡通”高手心得也许能为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用信用卡帐单算账
张先生在某网站做频道主编。他刚工作时,因为自己的钱由自己做主,经常和朋友们出没在酒吧、KTV,结果成了“月光族”。后来认识了一位心仪的女孩,为了追她更加入不敷出了,直到沦落到要向父母借外债。
张先生的父母教他用算账来控制自己的收支平衡,张先生灵机一动:不如用信用卡来代替记账。他去餐厅刷卡,买花刷卡,选购CD也刷卡,就是去超市买生活用品我还是照刷不误。每月银行都会给他寄一份月结单,上面详细列出了他的每笔消费支出。如果这个月购买服装超支了,那下个月就省着用一点;这个月省下几百块,那下个月就可以提前透支买一个MP3来奖励自己。
没想到,从此后他不但把女朋友笼络得牢牢的,也不再伸手向父母借外债,每月还多出几百块可以灵活使用。而随着信用卡消费越来越普及,相信今后他的账目将算得更细致。
优惠折扣不用白不用
在外企做秘书工作的黄小姐,平日喜欢和好友一起逛街购物。虽然她每月薪水不菲,但对一线品牌只能远远观望,就是二线品牌也常常只有等到岁末打折时才进行疯狂大采购。为此,她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少花钱又能买到名牌服装和化妆品。
幸好这时她的一位姐妹向她推荐了一张女性信用卡,美容美发、服饰等都可以打折。在特别的专卖店买彩妆可以打9.5折;几个她比较喜欢的服装牌子的新产品也可以以8.8折的优惠价买下。黄小姐算了一笔帐:去年下半年,用卡消费了大约6000元,享受折扣后,实际上花费5200元不到,省了800多。
另外,黄小姐的信用卡还有“积分奖励计划”,她消费所积累的积分不但可以选择兑换奖品又可以选择抵扣年费。她拿着积累的积分,换到一大堆小礼物,让她很开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