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业内人士同时表示,卓越网的产品定位并非最切合B2C平台的组合。因为,百货业务利润率很低,并不挣钱,且全是代销,要经过四道或五道贩子,中间加价太高,几乎没有价格优势,此外还占用库房资源,占用供应商货款和自有资金。 再者,在亚马逊的B2C业务中,盈利最大的一块是出租业务即平台销售。据统计,出租业务占到了其利润的47%.在国内,由于淘宝的平台业务势头凶猛,很多商家都流向淘宝,因此卓越对平台业务一直心存戒心。 此外,卓越也一直担心承租户的业务对其自营构成冲击。由于上述原因,卓越自被亚马逊收购后,不仅一直迟迟不肯发展平台业务,反而将原先占10% 左右的平台业务陆续砍掉,坐视竞争对手当当网在平台业务上抢去了先机,自己也落得个与亚马逊模式貌合神离、不中不西的定位。 卓越产品定位混乱的另一个例子是音像销售。 音像是卓越赖以起家的看家产品,也一向是卓越不忍丢弃的一块业务,然而在盗版横行、数字音乐充斥于网络空间的当下,音像已完全成为一个萎缩的行业,不仅利润与收入俱跌,市场增长亦乏善可称。在这样的情形下,卓越网依然顽固地坚守音像制品阵地,可以说在产品定位上并不明智。来自卓越内部的消息称,卓越方面已在论证是否要将音像制品在线销售业务砍掉的问题。
本土化困境 在库存模式上,被亚马逊收编的卓越也遇到了本土化难题,因为中国的出版物市场有别 于全球所有其他国家。 在美国,一般惯例是邮购协助电子商务,例如联邦快递和亚马逊的合作就十分融洽。但在中国,因为邮政物流行业落后,信息流的管理也付诸阙如,因此只能采取全库存而非亚马逊那样的零库存方式,否则就不能保证及时送货。 早在被亚马逊收购之前,卓越就自己成立了物流和配送,以便保证4- 20小时到货的服务,进一步吸引网上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