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创业的冬天正在来临
cye.com.cn
时间:2007-6-14 10:17:54 来源:
作者: 我来说两句 |
|
 |
|
有些时候,追捧榜样就是在吹泡泡,因为我们有可能从一开始就选错了对象。
在Google天价收购YouTube之后,中国创业者们再次急红了眼睛,纷纷加入视频网站掘金队伍,相关网站数量短期内急剧膨胀至150多家。许多创业者都在做着“YouTube式”财富梦,挖空心思寻找概念包装自己。然而,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一切呢?YouTube真的是巨大财富效应背后成功商业模式的实现者吗?
从上个世纪50年代范尼瓦·布什发表《按照我们的想象》(As We May Think),倡导“为繁荣而自主”精神开始,网络世界已经发展至今,进入所谓的Web2.0时代,虽然起起伏伏,但网络注定成为改变一代人生活的媒介。YouTube就是这样,人们聚集在这里,不是为了滥竽充数,满足资本家所需要的点击量从而创造“财富神话”。相反,YouTube的存在价值正如同查得·赫利(Chad Hurley)和史蒂夫·陈(Steve Chen)为什么要创办它一样简单:找个方法,把聚会视频传给朋友。如今在硅谷,“为繁荣而自主”的精神再次让人振奋,“乔布斯式”的创业方式也重新流行起来。
在很多情况下,看看这些年备受关注的新型互联网公司,我们必须承认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以及硅谷人对推动互联网发展的精神价值。现在,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想复制硅谷新型网络公司,它们认为只要坚定不移地复制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中国的“视频.com”们,能成功吗?
我们的观点是:难!这样的观点当然不会博得各视频网站创业者的欢心。的确,在一个网络形态发展初期,一切还充满未知数的情况下作此断定,需要点勇气。不过,问题也恰恰存在于此。当我们愈是把中国视频网站发展命途中的不确定性提出来分析的时候,我们愈加怀疑了。有四点因素让我们对此产生疑问,大家不妨一起来辩论一番。 第一篇:
网络新宠YouTube 在美国,很多年轻人现在都把查得·赫利(Chad Hurley)和史蒂夫·陈(Steve Chen)当作偶像。虽然不是像NBA球星科比·布莱恩特、小甜甜布兰妮及“走音歌王”孔庆翔那样,在各自舞台备受追捧,但是,这两位不到30岁的年轻人所创建的网站——YouTube.com,却让他们的“粉丝”也有机会成为万众瞩目的偶像。有些时候,你必须承认偶像的力量,特别是对于“草根”而言,YouTube就这样成为了互联网的新宠。
YouTube赶上了一个好时候。随着数字影音技术的日益精进,以及数码消费产品DC、DV的普及,制作影片的门槛已大大降低,甚至用户只要有一个用于网络聊天的摄像头和简单的编辑技巧,就可以制作属于自己的视频短片。录制的目的必然是分享,这也正是赫利和史蒂夫创建YouTube最初的想法。
YouTube并不是第一家提供视频播放的网站,但为什么它会成功呢?
“这个社交网站将带给你一些值得惊喜的东西。”比尔·盖茨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这样评价YouTube。Forrester研究公司的分析员Charlen也指出:“相对于Google、雅虎和微软等大公司,YouTube拥有很明显的市场优势,这个并不是指视频,而是YouTube创造了一个围绕视频的社区。”赫利说:“在改变人们的媒体消费、创造新的短片文化方面,我们的社区扮演了重要角色。”
没错,你必须重新理解一下以上各位所说的“社区”概念,否则会陷入无休止的疑问中。这就是新网络时代的一个特点,人们习惯将其称为“Web2.0”,尽管没有人给它一个明确的定义,但这并不影响人们愉快地接受它。MySpace、YouTube这样的新型网站之所以名声大噪,是因为它们赋予了人们参与的权利。网站创建者的角色越来越多地变为:他们提出一个想法,然后敞开大门接纳四方来客的参与。“每天工作完了,人们都会休息一下,想要娱乐一下身心。”YouTube的一位投资人说道,“于是上传者把视频传到YouTube,因为他们希望能有人来分享它们。观看者希望去一个有最多内容的网站,上传者希望把自己的视频放在有最多人去的地方……这就是一个雪球效应。”
多对多交流模式的形成,使YouTube 的“视频分享”取代了传统的“视频发布”概念。分享与发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至少对于Web2.0式网站而言。在第一次网络泡沫破灭后,聪明的人意识到,人们已失去了互联网赖以维系的基础,而变成一种商业包装下的工具。技术的进步与Google这样的创新型公司的出现改变了互联网接下来的发展轨迹。硅谷的创新精神又重新回到了范尼瓦·布什的年代,他当年那篇著名文章——《按照我们的想象》,呼唤在有思维的人和所有的知识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重新在硅谷流行起来。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一些成功的Web2.0式网站,所谓的技术、流量、内容都不是它们获取焦点的内在价值。这就像解释,尽管Google是一个非常广泛的互联网服务体系和知名品牌,但是Google视频只占有10%市场份额,而YouTube有46%市场份额,MySpace有23%市场份额。微软公司CEO斯蒂夫·鲍尔默在接受《商业周刊》访问时指出:“Web2.0领域有很多热门公司,当然也有不少失败者。关于Web2.0公司的价值,我想问这样一个问题,用户的关注价值几何呢?以Facebook为例,很多大学生都将大量时间用于该公司网站,如果未来15年内仍然如此,那么它即使没有商业模式也值10亿美元。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大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会发生变化,可能某一天Facebook就被其他网站所取代。”
毫无疑问,技术、流量、内容都是鲍尔默所言的“变化的事务”,就像YouTube超越Napster一样,一切都在变化之中。但至少到目前为止,YouTube、MySpace还是胜利者,它们遵循了网络互联的精神,如果放弃于此,Napster绝对是前车之鉴。
必须指出的是,Web2.0时代是网络互联精神的复苏,它不应该再次被视作商业模式或网络技术的创新,否则人们将再次陷入泡沫侵袭之中。在很多情况下,看看这些年备受关注的新型互联网公司,我们必须承认美国人的创新精神,以及硅谷人对推动互联网发展的精神价值。现在,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想复制硅谷新型网络公司,他们认为只要坚定不移地复制就是成功的充分条件。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者却寥寥无几,为什么呢? 第二篇:
Google公式
|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