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6日)参加中国证监会召开的专家学者座谈会的专家建议,可把创业板当成资本市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加大保荐人和发起人的责任,以减少创业板市场风险。他们还提出,应明确创业板公司能否卖壳以及退市机制等问题。
新的试验田
“创业板在市场化方面应该走出新的一步,否则会有缺陷。”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建议,创业板在市场化方面步子更大一点,但在监管上要更严格,以达到平衡状态。他说,可以把创业板当成是主板市场化、国际化的“试验田”,如在涨跌幅限制上,可率先一步进行试验,而不是和主板没什么区别。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晓蕾也建议,把创业板作为制度性建设的试验田,特别是在退市机制上。创业板是新的,投资者也是新的,投资者要承担公司可能退市的风险。同时,退市对约束上市公司有很大的作用。创业板公司盈利模式和传统行业不同,容易出现炒作,如果没有约束,上市公司就不会努力去经营管理,而是借着“故事”炒作了。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我国设立创业板必须坚持走自己的路,尊重现实国情,借鉴国际经验,为我所用。要推创业板,既不能做成是“小版”的中小板,门槛cye.com.cn不能太高;也不能是港英模式无门槛的创业板。“定的分数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他建议,创业板的标准要从高到低逐步调整,不能搞T+0,不能不设涨跌幅限制。
能不能卖壳
创业板公司由于规模小,经营风险较大,容易出现亏损。对于亏损到一定程度的企业,将来是让其退市还是允许其通过重组等手段继续留在创业板?对此,专家们有不同看法。
“创业板要禁止资产重组,禁止卖壳。”华生认为,应该明文规定创业板禁止卖壳。主板市场出现的一些不规范之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上市公司“只生不死”,可以通过重组等方式存活下去。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吴晓求指出,创业板壳资源的利用与主板市场应有差别。如果有其他公司看中亏损的创业板公司的技术或其他资源,也可以进行收购,但是要退市之后再收购,而不是直接资产重组。
中信证券董事总经理徐刚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不能单单规定是否可以卖壳。存在借壳是因为人为制造的稀缺性导致的。如果任何企业都能上市的话就不会爆炒。所以应该尽量降低门槛,降低发行审批的难度,让更多的创业企业进入这个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