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店“刷信用”几成产业
记者从“百度有啊”网络购物平台网站上看到,该网对网店的信用度解释为:“记录百度有啊用户在百度有啊上的所有交易情况的综合,是衡量一个卖家信用的重要依据。通常,该卖家信用度越高则表示过去达成的交易数目越多,并且‘满意’评价居多。”这一解释几乎为目前在线的各个网络购物平台所认同。
但是,记者发现,作为交易重要指标的信用度,在各个网络交易平台上的形成过程却非常简单。
以淘宝为例,在使用支付宝服务成功完成每一笔交易后,买家有权对卖家的交易情况作一个评价,评价分为“好评”、“中评”、“差评”三类,“好评”加一分,“中评”零分,“差评”扣一分。
“皇冠”、“钻石”级别正是通过这一加分扣分环节实现的,当用户积分累积到250分以上时,即可升级为钻石店;累积到10000分以上时,升级为蓝色皇冠店;累积到50万分时升级为金色皇冠店。这其中每个级别又细分为5个小等级。
除此以外,商品的买家在交易结束后还可从“宝贝与描述相符”、“卖家服务态度”、“卖家发货速度”、“物流公司服务”等4个方面对该店铺进行综合评分,评分结果会显示在该店铺的页面上。
事实上,这其中留下了极大的信用炒作空间。
有网店卖家向记者透露:“请人帮忙拍下一件商品,付款之后店主把钱归还但并不发货,这样虚晃一招,淘宝上的一笔‘真实交易’就诞生了。但是这种刷信用的速度太慢,真正导致信用炒作泛滥的原因在于‘刷信用平台’。”
据了解,2006年年底,一个叫杜朋运的人最早组织人员专门开发了一套系统,为想尽快获得高信用等级的淘宝卖家提供刷信用服务。
杜朋运后来曾在媒体上公开其刷信用的手法,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为互刷,将有意向炒信用的卖家组织起来,提供一个平台,大家互相拍商品提高信用。其二是由Cye.com.cn用户直接付费,由平台组织各地的专职买家来购买店主的商品,平台将收入与职业买家分成。由于这样能迅速组织起大量的买家来购买商品,因此刷信用的速度最快。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专门进行炒信用的公司和个人平台数量猛增,一时形成大大小小近500家的局面。时至今日,只需在网络上搜索“刷信用”,仍会跳出数十种“刷钻网站”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