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亚马逊的腾飞期。
亚马逊在计算收入时,只将从第三方卖家获得的净收入列入营收。根据笔者粗略的估算,亚马逊平台2011年完成的总销售额或已超过700亿美元。他已然成为电子商务行业不折不扣的巨头。
亚马逊似乎在身体力行的向世人阐释一个道理:只要在正确的时间坚持做正确的事情,总能得到回报。
但当我们回首过去,看到的其实是一条赤裸裸的丛林法则:在零售行业,体型决定话语权。
沃尔玛+亚马逊=?
图5.沃尔玛PK亚马逊
这个世界要是线性发展,那就简单了。可惜现实不是这样。虽然亚马逊不断书写着电子商务行业的神话,但若要挑战传统零售行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对比沃尔玛和亚马逊的毛利率,可以看出,亚马逊的毛利率曾一度超过沃尔玛,虽然目前该数值低于沃尔玛,但差距已经很小。
这是所经营行业的差异使然。2001年到2005年这段时期,亚马逊主营图书,而沃尔玛早已全面百货化,前者的毛利率高于后者。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游戏规则。所以说,做零售,入对行很重要。
(在这里抛出几个开放性的问题。做电商,有人以毛利高的百货类产品切入,有人以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的图书电子类产品切入,他们各自背后的逻辑是否经得起推敲?亚马逊对我们的借鉴意义何在?美国的图书行业与中国的图书行业有何异同?何谓“入对行”?)
沃尔玛经历了从百货业到食品业的转型,亚马逊经历了从图书业到百货业的转型。二者在转型时都已成为零售业巨头,但他们在转型初期也都吃尽了苦头。
对供应商来说,零售企业的供应链效率、经营模式,甚至在其他领域的成功,通通都是浮云。细分行业里的市场占有率决定你最终的话语权。
这就是零售。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