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来了强大的吸引力,但记者也发现,许多参加培训的华侨华人,在创业地的挑选上并不独独钟情于上海,而是有多个备选。北美华人专业人士创业协会会长李红梅告诉记者,这次她带领了一个10人左右的团队来中国考察创业项目,除了上海外,江苏的扬州、丹阳,山东的德州,都在考察之列。“上海的土地和商务成本过高,”李红梅说,“政府资金支持也并不占优势。有些地方,留学生企业只要落户,政府就给300万元启动资金,而且不要求占股权。”
“钱不是最重要的。有时候,给你1000万不如给你一个好的环境。”对于学员的疑惑,此次培训班创业导师、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常兆华认为:“上海提供的东西是全方位的。”他举例说,作为一家医疗公司,开发新产品需要的原料或器械时效性很强,他们从国外采购的东西,两三天就能到上海,物流和海关的效率都很高,“和美国几乎没有差异。”常兆华也欣赏上海中西交融、兼收并蓄的文化氛围,“不止是工作,人的其它需求也能满足得很好。”
“中国目前从整体上来说,还不是一个创新型的国家,应该说所有后发国家和地区,都是通过建立一个平台,打造一个创新的特定小气候和小范围―――比如各类高科技园区,来促进产业创新。”5月17日在“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服务周”启动仪式上,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小龙介绍,张江高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承载着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国家的重任,承载着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任。上海市委、市政府实施“聚焦张江”战略10年来,张江高科技园区在区域功能开发、产业集群打造、人才高地建设、研发平台集聚、创业文化培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我1998年落户张江,第一代产品和国外差了30年,第二代产品差了4年,第三代产品,是同一年出来的。”常兆华说,国内整体上的技术能力仍然很薄弱,但是在某些方面,如果依靠全世界的工业水平做支撑,完全可以实现突破,而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外向度最高的城市,无论在人才还是技术流动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堪称具有“世界眼光”。
创业服务:未来怎样做得更好
居住证怎样办理?中介公司怎样注册?创业基金怎样获得?子女入学有哪些优惠措施?……
昨天培训班现场,上海市外国专家局副局长、上海市人事局留学人员工作处处长黄渭茂作“海归创业政策解读”报告时,学员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谈到上海市留学归国人员《上海市居住证》B证可以为出入境、就学等提供便利时,有学员疑惑道:“我回国10个月了,还不知道可以办这个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