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或由街道(乡镇)、社区安排,在社区内从事个体经营或便民服务的残疾人,可获最高5000元的扶持。除资金扶持外,扶持实物的,也计入扶持资金。
王国峰解释说,办企业投入大,个体经营或在社区内经营成本低,因此资金扶持标准不同。他举例说,如果一个残疾人办企业投资10万元,最高将给予4万元的扶持;如果在社区开修鞋摊,市残联则会根据其开修鞋摊的实际投入给予资金扶持。
申请项目将接受实地评估
从今天起,自主创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如办理了《营业执照》,并在人力和社会保障部门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按时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均可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或乡镇残联提出申请,经审核批准后,市残联部门将及时把补贴发放到申请人手中。
在接到申请后,街道(乡镇)残联须自接到申请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到申请者注册或经营地点进行实地核查,并根据其经营项目、规模进行实际估算,核查清楚后上报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审批,一旦发现有残疾人虚报资金投入,冒领、骗取扶持资金的,区(县)残联将追回资金并上缴同级财政。
据了解,农村户籍的残疾人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如果取得营业执照,并办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手续,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的,也可以享受扶持政策。
■故事 “当年创业曾借高利贷”
52岁的马鸿翔开了一家公司,卖服务器等电子设备。他和爱人都患有小儿麻痹症,平时只能依靠轮椅或双拐行走。马鸿翔开过打字服务社,搞过肉鸡养殖,都没成功,亏得血本无归。他不肯放弃,又找了新项目,“当时没钱,到处找亲戚朋友借,还借过高利贷。”马鸿翔最终做出了点眉目,在2002年成立了公司。
“要是有现在的资金扶持政策,当时肯定不会有那么难!”马鸿翔感慨地说,现在的助残政策完善了很多。马鸿翔的公司注册资金50万元,按照新政策,可以申请4万元的最高扶持资金。他说,“虽然现在不像刚创业时那么难,但这笔钱也能帮公司扩大业务,更新设备,更好地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