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 2000年娃哈哈集团改制之后,国有股份逐步缩减到46%,从这个关键的时间点开始,宗庆后着手在集团和合资企业中间构筑了一层投资公司的架构——集团和美食城不再直接投资合资企业,而是通过投资公司间接持股。据第一财经日报调查,在这4家投资公司中,主要为自然人和职工工会股份,国有股份所占比例很小。宗庆后通过这4家投资公司,一边与达能合资建厂,一边与背景神秘的海外离岸公司大量建立非合资企业。
几乎与此同时,达能也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从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到对光明、蒙牛等中国著名食品饮料企业的投资, 其频频的动作,使达能“产业整合者”的意图越来越明显。2005年,达能前全球首席财务官范易谋“新官上任”达能亚太区总裁,亚太区总部又从新加坡迁到中国上海,一切都表明达能的“中国战略”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7年4月,酝酿已久的达能娃哈哈大战爆发了。
【王志乐】 这个案子从我们研究那个跨国公司角度来看,我们也觉得不是孤立的一个单独的一个案子,因为从中国和跨国公司合作,如果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已经二十八九年了,快三十年了,过去的矛盾可能也有,只不过是不太显露,但是现在呢,我觉得好像出现了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这个矛盾这种高发期,
【配音】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从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到2006年12月的五年间,中国引进外资数是整个改革开放30年总和的43%,对外贸易量达到整个改革开放30年的58%,走出国门的中国企业占到整个改革开放30年的60%。王志乐认为,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入世以后中国企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外资企业明显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合资合作也出现了矛盾。
【王志乐】 (跨国企业)它在中国的影响力加大,在产业中的影响力加大,所以在这个时候呢,大家感受到的压力比过去不同,这是我觉得一个方面,再一方面我觉得像你刚才讲的,在这个五年呢,可能中国公司成长也是最快的五年,过去可能是中方是处在一个弱者的方向,可能更多的要有求于外方,现在有可能双方要在一个新的高度,重新确定结构,确定利益关系,所以我觉得这个有可能,这是一个重要原因,那么第三个原因呢,我认为就是在最近两三年,这个媒体的舆论,还有那个一些学者的观点呢,我觉得比较倾向于就是说,对对外开放这一块呢,批评比较多,大家对这个
【方宏进】 要求保护的声音多一些。
【王志乐】 要求保护的声音强,这些东西呢有一些合理性,但是呢它不一定是理智的,也不一定是符合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的,所以我觉得可能有这么几个因素加到一块儿,使得这种矛盾爆发得比较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