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案例看创业者如何跌倒再来
“第二次创业”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隐含着对已过去的“第一次创业”的反思修正。在宁波,陈银儿和他的金美亚集团几乎妇孺皆知。 1981年,时任生产队长的陈银儿毛遂自荐成为宁波邱二村五金厂的厂长,他用五年的时间让一个当地著名的穷村产值超过5亿元,甚至还将公司开到了国外。当时,北方的禹作敏也正带着他的冷轧带钢厂刚刚起步。两个村庄后来被并称为“北有大邱庄,南有邱二村”。 和那个时代的其他标志性人物一样,陈银儿在一度辉煌之后也没逃过劫难。1990年代,作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禹作敏、年广久、步鑫生等 人相继没落,陈银儿也于1997年在将村办企业进行私有化改制时,意外入狱。 两年后,陈银儿提前获释。这时的他选择了重新创业,并且用五年时间,再次让自己回到了成功企业家的行列。 一个曾经的失败者,如何再次取得成功?人常言:忘记历史,就是犯罪。然而,历史又总是惊人地重复。“第二次创业”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隐含着对已过去的“第一次创业”的反思修正,在于对各种创业模式的理性评估,对于曾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
面对一个新世界
陈银儿曾经领导着一个巨大的村办企业——引发集团,下属42家企业,年销售额达12亿元,拥有上千亩土地。1994年年底,作为宁波乡镇企业改制的试点,在政府的安排下,引发集团开始改制。
但是正因为此次改制,陈银儿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以挪用公款和行贿罪双罪并罚,1997年被判有期徒刑六年。1990年代的产权改革成为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分水岭,曾有人这样评价这次改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么死去,要么免费。”
陈银儿在1999年恢复自由后,闭门三月,只是为了思考一个问题——该做什么?而此时,他身无分文,“连吃饭都成问题”。 他面对的是个崭新的世界。当年,他所领导的村办五金厂的成功仍然是在政府的翼护下实现的,这些翼护包括银行贷款、对其他私人竞争对手的排斥等等。同时,村办五金厂当时正逢中国家电消费浪潮的起步阶段,获得了为洗衣机厂家配套的机会。这些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复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