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书店里出售的礼仪读本相当之多,内容多是介绍晨礼服、小礼服、大礼服的样式,如何打领带、涂口红、描眼影、染发之类的西方人的礼仪知识。各种礼仪学习班也乘势而起。南方某大城市一位棉花大亨的后代,从小吃西餐长大,如今正在该市引领西式礼仪的培训潮流,学习诸如吃西餐时怎样识别切[创业网www.cye.com.cn]鱼的刀与切黄油的刀之类的知识。该市还有一位侨居英国十几年的女性,也开办了西式礼仪班,旨在培养能够与英国女皇一起进餐的中国人。由于礼仪的长期缺失[创业网www.cye.com.cn],连外国人也觉察到“礼仪教育亦是商机”。某报有一篇介绍德国人在上海办西方礼仪课程班的报道,标题是《更规矩地如厕》,教中国人怎样上厕所,参加学习的有企业经理,“还有官员和党政干部也不耻下问地前来求教”。不少高校也不甘落后,纷纷开设西方商务礼仪课程。
今年春节期间,某电视台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中,数十位男子一律单腿跪地,一手执女子的手求婚。最近,有关方面正在征集2008对新人,拟在2008年奥运期间举办集体婚礼,我们有理由担心,届时这些新人会向全世界展示中国风行西式婚礼的场面!
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纣,周公制礼作乐,其后经过孔子、荀子等的阐述和完善,礼乐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底蕴。修身以礼、相敬以礼、敦化人伦、和睦邻里,成[创业网www.cye.com.cn]为中华民族的特色、东方文明的典范,就连匈奴都感慨说:“汉,礼仪之国也。”史学大师钱穆先生曾说:“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礼。”北京奥运期间的国民礼仪,理应保[创业网www.cye.com.cn]持中华民族文化的底色。试想,如果到了2008年,北京到处是洋装、西餐、圣诞节、情人节,外国游客会不会有“不知此地是何地”的迷茫?如果2008年奥运要张显的是西方文明,那为什么要把运动场设在中国?用老百姓的一句俗话来说,岂不是“买个炮仗放给别人听”?
中华礼仪绝对不能缺席
礼仪是文明民族的标志,只有野蛮民族才没有礼仪。礼仪有民族性,彼此只有互相理解和尊重,才能和谐相处。中国人很早就提出了“入境问俗”、“入乡随俗”的交往原[创业网www.cye.com.cn]则。到其他民族访问之前,要先了解对方的生活习俗,不做伤害对方情感的任何举动,不把自己的生活习惯带到别人国家去。当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十分尊重当地的礼节,他像东道主一样用手抓饭吃、甚至吃半生不熟的肉,而且吃得津津有味,在当地传为佳话,成为入乡随俗、尊重兄弟民族习俗的典范。
尊重必须是互相的,中国人出国,要尊重东道国的礼仪。同样,外国人来华,也应该是如此。如果我们不管在国内、国外,不论是主、是客,一味迎合西方人的习俗,那我们民族的主体性何在?我们的民族尊严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