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传统礼乐文化曾被全盘否定,人们以粗俗为美,造成了全社会的行为失范。在不少海外媒体的报道中,随地吐痰、挖鼻子、大声吼叫、光膀子已经成了中国人的形象符号。不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不懂什么是敬语,什么是自谦语。在北京某大公司的电梯内,居然挂着“请不要[创业网www.cye.com.cn]在此大小便”的牌子。服务行业的人格投诉不断增加。即使是大学生,也普遍缺乏礼仪教养,不愿意尊重任何人,却希望受到所有人的尊重。有些体坛名将在比赛开始前向观众行礼,动作相当随便;比赛结束时与对手握手漫不经心,毫无敬意。事实证明,我们的国民素质已经下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创业网www.cye.com.cn],影响了社会的和谐,损害了民族形象。因此,无论我们办不办奥运,国民的礼仪教育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地步了。北京申奥成功,只是使大家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给了我们一个移风易俗、提升民众素质的绝佳机遇而已。奥运必须人文,但人文绝不是仅仅为了奥运。
我们眼下所谓的礼仪教育,没有长远的规划,一切着眼于北京奥运期间不要“出洋相”,保全面子就行。有关部门动员了成百上千的退休老人走上北京街头,挥舞小红旗维[创业网www.cye.com.cn]护乘车秩序。这是举世罕见的现象,它不但不能展示我们的文明,恰恰暴露出我国民众素质太差,连乘车都要靠人监督。北京街头甚至出现过装有摄像设备、专抓随地吐痰者的专用汽车。这些做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只能见效于一时,无补于世。
制定民族礼仪是一件非常郑重的大事,所以自古就有“非天子不能制礼作乐”之说。如今的礼仪教材,大多是七拼八凑而成,没有权威性可言。由于利益之所在,各地都在编礼仪教材,甚至一省之内有几套说法各异的[创业网www.cye.com.cn]教材,很不严肃。离北京奥运只有一年的时间了,可是我们至今还没有一本经过全国人大立法的国民礼仪教材。
礼仪不是炫耀于人的华丽外套,它必须根治于人的道德与良知。进行奥运礼仪教育,一定要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和提高国民素质结合起来。检验礼仪教育[创业网www.cye.com.cn]成功与否,不只是在奥运期间,而主要是在奥运之后。希望北京奥运不只是收获金牌,还收获了国民的素质。▲(作者是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