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出国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想亲身感受异族风情。用一句很流行的话“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才能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英国的经济很[创业网www.cye.com.cn]发达,但政府迎接国宾依然用18世纪的皇室马车,迎宾乐队的主要乐器是苏格兰风笛,他们以此来展示英国的历史与文化。每届奥运会在雅典点燃圣火,依旧沿用2000多年前的仪式,连点火少女的服装都是当初的样式,从而让人们在品味的过程中,铭记古希腊的文明。
北京奥运期间,中华礼仪绝对不能缺席。可是,我们的某些媒体在人文奥运的标题之下,不厌其烦地介绍各国礼仪,从美国、法国那样的大国,到卢森堡、巴基斯坦那样的小国,应有尽有。这是[创业网www.cye.com.cn]给出国人员讲课,还是在做外事培训?任何一位普通的北京居民都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精通各国礼仪。如果说,接待哪国的来宾就必须用其本国的礼节,那么倘使有5个不同国家的来宾一起访问一位居民家,请问:主人该用哪国的礼仪?
有人认为,北京是国际大都市,什么都应该与国际接轨,礼仪也不能例外。这话似是而非。论国际性,北京比不上香港。香港是多元文化的城市,但香港学[创业网www.cye.com.cn]者强调,香港的主流文化还是中国文化。北京是中国的首都,难道可以没有中华文化的底色吗?
眼下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尽快整理和普及我们的民族礼仪,让所有的人都记住东方有个温文尔雅的礼仪之邦!
奥运礼仪,不要做成“面子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