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项目”
蔡能迎来属于他个人的时刻的另一个原因是,他的确长于寻找、储备项目。
应该说,蔡并不是人们常见的投资银行家:出身普通,曾务农、从军的蔡并没有美国名校学历,也不依靠特殊关系获取项目。在多数同行反复挖掘国有企业机会时,蔡一直在民营企业领域部署资源——“做大型国企项目是吃牛排,但做民营企业是吃螃蟹”,蔡比喻说。当然,多数人并不知道,蔡洪平曾亲身参与了中国第一批H股的海外上市。
吃螃蟹所要求的,是比别人更早感知经济风向,找到那些可能成为客户的民营企业。这就需要判断力、丰富的资源网络和耐心。蔡说自己的工作是“种项目”,如玖龙纸业[cye.com.cn]他追踪长达4年。而在行业里,人们更看重的是蔡似乎有一张成熟而庞大的人际网络,能够让中国各地消息灵通人士向其通告有什么最新的优秀企业。“蔡洪平用地毯式轰炸的方式寻找项目”,投资银行业分析人士袁铭良说。
2004年时,蔡洪平即对外表示,他认为“21世纪不是资本的世纪,而是资源的世纪”,因此,他持续寻觅那些以往并不被看重的能源类企业。比如2007年上市的栾川钼业、西部矿业和恒鼎实业。
钼矿从来不是一个主流矿产,而相关企业上市就更难:投资者认为波动性太大,并不愿给出高估值。但瑞银的说服方式是,钼矿是稀有资源,在今天中国经济高速发展[cye.com.cn]下大有市场,并最终在招股时获得了17倍的市盈率。而四川的恒鼎实业是中国第一家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民营煤矿。因为香港联交所对民营煤矿缺乏认知,认为这是“小煤窑”被包装后的企业,它的第一轮聆讯甚至没有通过,直到蔡调整此项目的原有负责人,亲自带领恒鼎实业创始人鲜扬与联交所沟通,它才终于完成了6亿美元规模的IPO。
此外,蔡洪平也持续关注海关统计、税务机关的税收报告。如魏桥纺织进入蔡洪平的视野,就因为2002年它的出口额超过海尔。他对工业领域颇为熟稔。每年都会对整个钢铁、水泥、船舶等各行业的关键指标进行阅读、背诵。他说工业方面的数据自己记得1000多个。
2001年时,蔡洪平所在的百富勤曾做出“中国制造升级”的报告,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将不会局限于简单的纽扣、梳子一类产品的生产。这曾被中国一些官员视为过于激进的说法,但蔡试图证明,这是一个趋势。
他所找到的符合这一趋势的行业之一,是生产锂电池。当时他在深圳找到了一家相关企业,但对方三次跟他讲述的企业数据,每次都不一样,让蔡感觉对方不够诚实,及时叫停。最后,他向对方询问,你的目标是什么?得到的回答是“三年内赶上比亚迪”。
这成为了蔡洪平寻找比亚迪的契机。目前,比亚迪正在将手机零部件业务分拆上市,这是第一家H股分拆红筹股的案例,也很可能让王传福进入蔡所建立的百亿元富豪俱乐部。
蔡洪平对于玖龙纸业的判断,也源自于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看法: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而出口的主要产品为轻工业品,如电脑、电视、冰箱,这些商品都需要包装纸。而这一领域出口每年增长约为30%,也就是说,每年包装纸的平均增长也可达到30%。
在此逻辑下,当蔡找到张茵时,玖龙纸业已经有一亿元以上的利润。但是并非没有其他投资银行试图承销玖龙纸业的上市,但蔡明确建议张说:现在上市相当于“卖青苗”。其一,玖龙纸业的利润仍[cye.com.cn]不够高,且处在高增长阶段,蔡建议她做到六亿元时再上市;其二,它只盘踞于珠三角,但在中国的另一个出口龙头长三角地区,玖龙纸业尚无根基,如果在上市前将此地域做扎实,则公司的上市概念是完整的。
“你再等个一年、两年都没问题,我会为你服务,如果你信任我的话”,蔡回忆称,他当时如是告诉张茵。
同样不可忽略的,是蔡的勤奋。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项目,是2007年6月底,中石油选定中信证券、瑞银证券和以及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担任其A股IPO的[cye.com.cn]承销商。这是一笔总金额高达600亿元的生意,也标志着瑞银历经3年积累,以瑞银证券进入中国的方式,终于取得了回报。关于这个项目,蔡将功劳让予瑞银的董事总经理赵驹,而其进一步解释是:“做Deal的时候,瑞银的团队跟客户开玩笑说,我把领带交给你,我把裤腰带解给你,任何时候你都能找到我。”
此外,西部矿业80亿元的A股发行,中铁工200亿人民币的A股发行,以及即将进行的太平洋保险250亿人民币的A股发行和150亿人民币的中海集运的A股发行,将使瑞银证券跻身中信、中金、银河所占据的A股承销的领跑阵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