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
多少可谓机缘的是,蔡又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了恰当的平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外资投行在华的金字招牌只有两个: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它们长期的领导者约翰·麦克和汉克·鲍尔森均与中国政商两界拥有紧密联系,而摩根士丹利与高盛也享受着竞争对手所不及的领跑优势,如它们分别借道中金、高华,获得了分享中国机会的直接通道。也正因此,任克英在花旗时期超越 行业预期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
相比之下,因财富管理而闻名的欧洲金融巨头瑞银集团在华可谓低调。其瑞银证券主席李一在今年早些时候接受《环球企业家》杂志采访时曾坦率承认:“瑞银进入中国是慢热”。
但它对于中国市场的积淀相当漫长。一名投行业富有经验的人士对本刊称,在1990年代后期,瑞银就开始在中国积累电力、能源等行业的知识与人脉。而在2005年前后,它更由长期积累变为主动进攻。在看到医疗器材行业的机会之后,它早于任何同行,率先组建了一支团队考察中国的医疗器材行业,据说最初[cye.com.cn]的考察范围涉及50家公司,在逐一筛选后,它最终成为了迈瑞等公司的承销商。行业内关于瑞银在华汲汲投入的另一个论据是,坊间传说运做中国银行上市项目时,他们甚至派专人辅导中行高层英文。
这些积累在2005年变成了一次飞跃荆棘的惊人之举。当年9月,瑞银获得中国政府批准入主北京证券,直接获得国内本地股票与债券全业务牌照。这让它和[cye.com.cn]高盛高华成为了唯二两家能够充分利用中国A股市场获益的外资金融机构。据称,入主北京证券的首功之臣为瑞银亚洲投资银行副主席何迪,何也是帮助瑞银获得中国银行上市承销业务的关键人物。
“投资银行有些交易做不成也就做不成,但是北京证券我们不能输,赢了以后就能在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上”,李一在采访中表示。
这是一个极为正确的判断。2006年8月,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证监会、外汇管理局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其中专有一节讨论对特殊目的公司的约束问题。2006年9月8日后,所有为上市而在海外设立投资公司直接或间接控股国内资[cye.com.cn]产的国内公司,都须向商务部申请办理核准手续。这极大收窄了国内公司借助外资重组的可能性,并直接导致以红筹公司形式上市的可能大幅降低。
事实上,2007年以来,证监会已经很少审批企业赴海外上市的申请,即使注册地在国内的企业,如西部矿业、重庆力帆,也在迟迟不见批复后转道A股。对于缺乏承销A股资格的海外投行,这不啻为一个沉重打击。
蔡的教育
蔡洪平第一次做生意,是1970年,当时他16岁,在上海郊区的江苏海门县 作农民。
他所看到的商机是,一头羊交配一次需1元,但每生出一只小羊可以卖7元钱。于是他买了一只羊羔,喂养一年后牵去配种,7个月后,他得到了三只小羊,其中两只被卖掉了14元,这是他赚到的第一笔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