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何时了?
关于网络安全,到今天已经不能简单划分为善恶两派在虚拟空间的一次博弈了。新的网络技术和商业利润不断驱使着越来越多人,利用他们掌握的强势技术和资源优势,对广大弱小而无知的网民进行有针对性的骚扰和“绑架”,堵塞用户的电子信箱,挟持网民的浏览器,甚至控制他们的上网习惯。
记得很多年前,笔者耳闻“黑客”大名便觉浑身热血沸腾,编个程序在局域网内冲破重重网关、肆意横行。在那个“大虾”与“菜鸟”的年代,黑客作为挑战微软等权威的虚拟游侠而受人尊重。
但如果游侠加入强盗的行列,变成所谓的“流氓”,受其害最大的还是广大无辜的网民。于是,今天我们看到一批批标榜打倒流氓软件的新势力正在崛起,以360安全卫士为核心的软件厂商结成了反恶意软件同盟,有些网友则自发组织了反流氓软件联盟。
明知道做流氓软件会遭人唾骂,为什么仍有那么多互联网新公司愿意加入并从事这份“肮脏的职业”呢?当流氓软件鼻祖周鸿站出来说要制止流氓软件的时候,为什么反而更多人质疑他的言行举止和炒作意图呢?第三方反流氓软件组织主张为民除害状告雅虎中国、中搜时,为什么互联网协会某负责人公开指责其行径可笑和荒唐呢?说穿了,都是商业利益在作祟!
国内互联网圈子里流传着一句笑话:“做企业软件的不如做共享软件的,做共享软件的不如做流氓软件的。”每个月花5万元就能带来20万的网站流量,而一个百万级别流量的网站就能到VC那里去骗取数百万美金的风险投资。至于反流氓软件的厂商和个人,在口水仗中间也没办法洁身自保、全身而退。
所以,即使互联网协会单方面公布了流氓软件的定义,杀毒软件厂商也没有迎头跟上。而最近反流氓软件起诉雅虎中国一案,一审败诉的判决更让很多人颇感惊讶和意外。
从一种恶意软件代码到今天臭名昭著的流氓软件,绝大部分人对它深恶痛绝,但真的让广大网民站出来指证,所有人都退缩了。结局显然难以接受,舆论站在网民这边,而流氓软件却躲到了法律那边。
“网络安全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决的世纪难题,以前我们为病毒木马担心,后来大家埋怨垃圾邮件,现在被流氓软件搞得一上网就头疼。不知道明年还会出现什么新的网络安全挑战。”一位跟踪网络安全的媒体记者向笔者如此感慨。
其实,在西方电影中曾经阐释过这种困惑:世界每诞生一个正义的角色,必然在某个角落出现一个与之相反的邪恶势力。不同时间和空间都在演绎这样的故事,而且正义与邪恶有时候很难界定,譬如杀毒软件厂商并不针对流氓软件,而国内不少用户也认为,客户端的杀毒软件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网络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