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国家酒店酒家等级评定国家级评委 姚学正“携格纠纷”就是一场秀
说白了,这场纠纷的中心思想不过是“玩你一下,你又能怎样?”既然他们为了眼前阶段性的利益,可以不顾行规约束,不惜损害彼此的合作利益,采取投机取巧的行为,就说明两种角色的合作模式实际并不具备样板意义,双方的合约不具备法律的刚性,不够规范,可以互相钻空子。
或许,酒店和中介商的合作协议不过是一纸文书,非常空泛,其他诸如“给出低于酒店门市价的优惠价”的细则很有可能仅仅是口头承诺。倘若真的如此,随着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酒店采取相应的营销行动应对变局是无可厚非的。
而对于携程来说,其对格林豪泰这样覆盖面广,有一定知名度的连锁酒店进行“封杀”,则可以对其他的合作者起到的“告诫作用”,杀鸡儆猴也要挑“典型”。反观格林豪泰,其之所以“够胆”将携程告上法庭,也是一种威权手段的宣示,向外界透露一个的信息:格林豪泰的力量已经壮大到可以公然跟携程“叫板”,而这种形象的重塑,通过诉讼和媒体炒作可以迅速传播,效果比做任何广告都强。
说到底,这场纠纷就是一场秀,“做个样子给你看看”。毕竟在中国,民众是不喜欢打官司的,官司越打只会越难打,其耗费的时间、金钱和精力还不如用于业务拓展,“借助法庭解决矛盾者,肯定是另有目的。”
C广东地区酒店总经理联谊会副秘书长 安强 店大欺客 在所难免
俗话说,店大欺客。对于分销能力强的中介商来说,是有一定能力左右市场。很多民营酒店的老板谈及酒店销售,都对于携程靠销售差价赚取利润感到“不爽”,因为携程收取的佣金基本上已经剥去酒店单房经营的利润。与此同时,这些酒店老板又不愿意放弃携程给其销售带来的几个点的入住率,尤其是现阶段,经济低迷,酒店跟酒店之间越来越激烈,互相挖客,抢份额。左手举矛,右手举盾。
应该说,格林豪泰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处境。迫于经济大环境影响,酒店客房空置率压力,其营销部门推出促销方案。但有可能制定方案时疏忽,造成触犯携程利益,“违约”的失误。当然,前提是双方的协议有提及“酒店任何形式促销的优惠价均不得低于携程的在线预订价格。而接下来的‘封杀门’很有可能是携程想借此‘杀鸡儆猴’。这当中的关键点在于,格林豪泰在携程线上做推广的门店数占其总店数的比重为多少,还有就是通过携程预订的Cye.com.cn销售量占据的客源比例是多少。如果客源占比是百分之五六十,那就意味着格林豪泰对携程的依附程度很高,除了公堂对簿,别无他法。而如果客源占比是5%到8%,那格林豪泰对携程的依附程度是微不足道的,弃之并不是很可惜。不过,据我了解,格林豪泰与其他的经济型连锁酒店相比,其对携程的依附程度是最高的。
D不愿透露姓名的知名连锁酒店相关负责人 吴安(化名) 谁掌握了需求,谁就掌握了定价权
酒店行业的定价话语权实际上是跟着市场供求来走的。不同品牌酒店的供应量不一样,市场地位不一样,其定价的话语权也不一样。有的酒店,其在建设方便就存在硬伤,比如地理位置过偏,不得不靠入住次数不出一两次的“过客”来撑门面,往往会对中介商有较高的依附程度。而有的酒店,其自身硬软件设施很好,内在产品很棒,往往是酒店单体渠道也做得很好,中介渠道只是作为补充。当然,酒店价格也跟酒店个体的销售能力、营销策略和大的经济环境有关。
就目前的市场现状,高星级酒店迫于建价和日常费用较高,成本压力相对较大,价格越往下走利润越薄,这类型的酒店受经济危机冲击比较大,对中介的依附度也会相对提升。而对于经济型连锁酒店来说,本身具备相对成熟的顾客系统,价格相对实惠,受经济危机冲击相对较小,因而对中介的依附程度也不会太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