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最近在北京朝阳区购进了自己的第二套住宅。与两年前他在同一区域所购的第一套房子相比,这套房子已从7000元/平方米涨到了15000元/平方米。但他在签订购房合同时发现,和自己2006年购买的房屋相比,15000元/平方米的高房价,并没有换来更高的房屋功能配置。
房屋依旧是毛坯交房,水电气配套设施和以前一样,外墙还是文化石和涂料,甚至连铝合金门窗也是相同的品牌。即使按照10%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张雷也不理解,这增加的8000元/平方米的钱到底花在了哪里?是流到了开发商的腰包还是流向了何处?
高房价未转化成开发商高收益
一般人倾向于认为,房价增加的部分,都变成了开发商的利润。但记者的调查表明,高房价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转化为开发商的高收益,反而增加了开发商的市场风险。
本报记者查阅了两大龙头开发商万科A(000002.SZ)和保利地产(600048.SH)2005年-2008年的年报发现,万科从2005年-2007年的销售净利率一直维持在12.1%-13.6%之间,2008年降至9.8%。同样,保利地产2005年-2007年的销售净利率保持在16.4%-18.3%之间,2008年降至14.4%。
财务报表显示,开发商的主营业务利润率(毛利率)以及销售净利率,是呈不同程度的下降态势。以万科为代表的龙头开发商,尽管在销售收入上逐年增加,但增加幅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且由于成本上涨幅度超过收入,导致营业利润水平趋于走低。
国家统计局数据却显示,2006年12月全国房价同比上涨了5.4%;2007年12月全国房价同比上涨10.5%,即使是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2008年,全国房价也有6.5%的涨幅。
从上述数据也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的房价持续快速的增长,并没有真正转化成企业的利润,反而因为房价过高影响了楼盘整体的消化速度,增加了企业运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