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6月底的中期业绩报告显示,汇源2008年上半年业绩比较惨淡。毛利从2007年同期的5亿元下降22.2%至3.91亿元,毛利率则从36.9%直降至30.2%;集团的“现金与现金等价物”只有6.66亿元,比去年同期下跌48%;存货却增加了2.48亿元,增长33.42%。
舆论普遍认为,朱新礼在当时出售汇源,是高价退出的“解套”良机。
2008年以来,朱新礼一度倾注资源于果汁之外的新品,但是销售远未达到预期。2008年年初,朱新礼针对全国经销商体系下了一记重拳。一些地方的营销队伍,被裁减掉2/3,“这不叫裁员,是折腾,对企业的长远发展不利。朱新礼不承认是裁员,他鼓励员工承包、创业。2008年激励业务员和片区经理在细分市场实行承包制,效果不理想,注定会失败。”汇源集团的一位大区经理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这半年以来,汇源的市场表现不理想,公司的上上下下都在观望、期待可口可乐早日入主,营销方面采取‘守’势,几乎没有明显的进取行为。”前述大区经理不无抱怨,为了“迎接”可口可乐,朱新礼要求各地建设项目能缓则缓、能停则停,各大灌装厂以消化原辅材料为主,压缩所有采购。
得知商务部以《反垄断法》为由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消息之后,汇源集团内部人士给《中国经营报》记者发来短信表达心情与感受——“天哪,汇源惨了”、“并购案被否决,对汇源是一个残酷的考验。为了迎接可口可乐,汇源方面可谓斩钉截铁、破釜沉舟。最终被否决,汇源员工的悲观情绪在蔓延,心态的转变需要时间,朱新礼的当务之急是解决营销团队的心理问题。”
“短期内朱新礼还是会操盘汇源,我们甚至猜测他有可能退居二线。我个人感觉是可口可乐不想买了,汇源这个企业很怪异,估计可口可乐无法用正规的方法去改善和管理汇源。”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另一位不愿具名的汇源集团大区经理如此分析。
遭逢的这一切,朱新礼无法悲伤。也许他早就预料到这一结局。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6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