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镇蔬菜协会会长李光林,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闯广东打工,后得到一位贵州同乡指点,在广东开平租地种西瓜,2000年回乡发展,带动了50多户乡亲种菜或种西瓜。他告诉记者:“很多老乡和我一样,都是被贫穷逼出去的,学到技术回乡发展,打工改变了我们一代人啊!”
外出打工改变了观念,改善了生活。可另一个社会问题明显暴露出来:留在家里的都是孤独的老人和儿童,农村在打工潮的冲击下,由贫穷变得苍老,县里开展扶贫攻坚时,常为山区缺乏劳动力而苦恼,但大家坚信这些外出打工的青壮年,终有一天将成为家乡建设的生力军。
县领导每年都带队到沿海城市看望务工人员,听取他们对家乡建设的意见,鼓励他们学好一技之长,回来建设家乡。县委书记古鹏,在县里召开的一次外出务工乡友献计献策座谈会上说:丹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夏蓉”高速公路和“贵广”快速铁路又过境丹寨,为大家创造了干事创业的条件,希望你们多学点本领,将来回家乡后,与我们一道共同把丹寨建设得更美好。
农民创业的靠山
面对一个仍有1.5万多贫困人口未解决温饱的国家级贫困县,要让农民在家乡的土地上致富奔小康,不能靠空想和几句口号,只有充分调动干部和农民的积极性,政府当好农民的靠山,干部当好群众的参谋,让干部群众主动投身到发展产业中去,引导返乡农民把目光盯到发展产业上去。
虽然外出打工多年,很多青壮年学了一身本领,但依然两手空空,为帮助他们创业,丹寨县决定从紧张的财政预算中,每年拿出500万元作为风险基金,抵押2000万元信贷资金给农民,作为发展壮大产业的风险基金和贴息。
在贷款方式上,采取县内工作的干部职工、5户以上的联保农户、有经济实力的个人和经济组织,均可为农户担保贷款。为树立榜样的力量,还要求实职副科级以上干部,在全县范围内自定对象,担保贷款帮扶农户。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2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