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县各级党组织在帮助返乡青年创业中,积极对青年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产业富民工程”,为他们搭起创业的桥梁。
在外打工8年后回乡,龙泉镇高要村汪开明感慨良多:很多外出打工多年的青年至今两手空空,他打工多年也只积累了2万多元钱。
作为返乡青年,他们创业的想法得到县里的支持,汪开明在参加“青春丹寨”——我与家乡共话发展,外出务工返乡青年与县委书记座谈会的第二天,便通过8户农户联保的方式得到了发展生猪养殖的政府贴息贷款32万元,他自己则建起了面积达300平方米的圈舍,现已养猪50头。
如今,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他带领村团支部组建了高要村旅游农业合作社,以每股50元的股份制方式组建,有80%的村民加入了合作社。他们将以高要多彩梯田为主,集旅游、观光、农家乐为一体,通过土地季节性流转的方式,让梯田四季都充满生机,成为别具一格的彩色高要村。
山乡涌动创业潮
通过政府主导,返乡农民发展产业再不愁资金、不愁技术,心里有了依靠。他们的创业勇气被激发出来,打工回乡创业者如雨后春笋般在苗乡涌现出来,产业发展在丹寨涌起了一浪又一浪的创业高潮。
排调镇刘家村农民成为黔东南州深化“一户一技能”的亮点,他们因地制宜,在山上做文章,在水上下功夫,什么赚钱搞什么,通过养牛小区、养猪基地、林下养鸡等走上了致富之路。
州委书记廖少华到该村考察后,高度评价了政府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市场,不拘一格发展产业,农民愿意搞什么就搞什么,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化的发展路子。 本新闻共 6页,当前在第 4页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