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创投资金增长迅猛 已是创投大军中坚力量 8年前1000万元的投资,目前已增值20倍。政府资金正在改变原有的单一拨款方式,尝试用“创投”这种市场化的模式引导国内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政府创投”成为创业投资大军中不可缺少的力量。
2月7日,信息产业部等部门联合举办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暨“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
信息产业部资料显示,截至2006年底,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以创投的方式累计投资24个项目,投资金额达2.66亿元,目前所投资的股权价值达4.97亿元,增值率86.8%。在这些投资项目当中,不乏人们熟悉的公司,比如中星微、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不仅仅是信息产业部,上海、江苏等地政府在过去几年来,也都纷纷斥资成立了托管部分政府资金的专业投资公司,这些创投公司以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投资国内高科技企业,“政府创投”的影响力日益扩大。
2月7日,为了总结“政府创投”模式的经验和不足,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举办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创业投资暨“星光中国芯工程”成果报告会。在会上,各级领导对这种模式8年来的探索给予了肯定。 “中星微现象”与硅谷模式
如今的中星微是中国高科技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这颗新星的升起始于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8年前的一次大胆尝试。
1999年,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改变了以往完全一次性拨款的方式,投资1000万元作为中星微的起始资金,并成立盈富泰克创业投资公司(Infotech)来承担创业投资的业务,入股中星微。之后,中星微陆续引进了保尔太平洋、GA Partner的基金以及富士通等企业的策略投资。
“当初的1000万元现在已经增值了20倍。1000万元资金不仅解决了中星微的起始资金,而且信息产业部以硅谷模式来运作中星微,吸引了许多其他创投的跟进。”2月7日,中星微董事长邓中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