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星微的财报,2005年其净营收为9530万美元,比2004年的5030万美元增长90%;中星微2005年净利润为1780万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比2004年的770万美元增长130%。中星微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是第一个打入中国市场的“中国芯”,目前客户已经覆盖了欧、美、日等16个国家和地区,被索尼、三星、戴尔、联想等企业批量使用,至2006年底在全球市场的累计销量突破1亿枚,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70%的市场份额。中星微还是中国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芯片企业。
中星微是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以创投的方式投资的第一家企业,却不是惟一的一家。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也是类似于中星微被政府创投孵化出来的企业。
2001年,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投资1000万元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发起组建上海新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新傲科技在SOI材料研究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惟一能小批量提供SOI圆片的单位,且生产成本相对于国际SOI供应商要低,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2004年我们实现了赢利。并且在政府资金的引导下,陆续有多家创投公司进来,其中包括两家硅谷的风险投资商,目前资金达到了1.04亿元。” 上海新傲科技副总经理李伟说。据他透露,新傲科技正在筹备上市事项。
记者在电子发展基金的网站上查阅到,信息产业部电子发展基金主要投资于软件、集成电路、电子基础产品和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投资项目经过严格筛选,技术、产品具有独特优势,其中,尤其青睐于留学人员归国创办的企业。
邓中翰在接受采访时说,信息产业部8年前投资中星微的尝试,实际上是把“硅谷模式”(即风险投资发展企业模式)引进国有资本创新,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是成功的。
机制创新的突破与风险
“电子发展基金投资从一开始就坚持市场化的方向。”2月7日,信息产业部相关领导在总结经验时认为,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是政府创投成功的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关人士分析说,各地政府都陆续成立了托管政府资金的创投公司,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其中失败的一个原因是在专业化或者市场运作上欠缺。
根据盈富泰克创业投资公司所投资的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盈富泰克创业投资公司总经理刘廷儒原是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之后到美国硅谷学习。良好的政府背景和熟悉硅谷风险投资的规则,使得刘廷儒成了盈富泰克总经理的理想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