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风险投资创投业界→新闻
    


资本新围城:中国企业私有化浪潮


cye.com.cn 时间:2012-5-2 10:36:37 来源:商界 作者: 我来说两句

  酝酿多时:只赚不赔

  陈天桥提交的建议函中,提出以每个美国存托凭证41.35美元或每股普通股20.675美元的现金价格,收购盛大已发行的股票中非由陈天桥、盛大非执行董事雒芊芊(陈天桥妻子)、陈大年(陈天桥弟弟,盛大COO)持有的盛大已发行股份。

  截至2011年9月30日,上述三人总计持有盛大网络68.4%的流通股。接近盛大的人士分析,股市低迷、市值过低只是陈天桥收购的原因之一,选择此时出手对于陈天桥其实非常有利。

  首先,盛大自身较为充足的资金降低了私有化交易的难度。其次,在经历了中国概念股股灾后,选择此时出手也相当划算。其收购价格与10月17日宣布消息当天收盘价33美元相比,溢价24%。但与2011年盛大网络股价巅峰时相比(一度达到47美元),已是极大的便宜。

  退市猜想:硬币的两面

  关于此番陈天桥的回购,外界亦有多番猜想。

  一方面,估值不理想与业绩压力被认为是重要原因。另一方面,陈天桥一直希望摆脱对网游业务的单纯依赖,但多年来整合收购的公司业绩并不理想,反而需要游戏业务不断输血。作为上市公司,盛大面临着来自美国资本市场巨大的业绩压力。

  从盛大方面来看,陈天桥此番选择主动出击,其实做了长时间的铺垫与准备。

  2011年3月,陈天桥接受采访时即表示,盛大希望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假如国际板推出,我们会第一时间申请。”其自嘲盛大在美国被称为“孤儿股”,市场和投资者是分离的。

  配合陈天桥的此番言论,盛大的私有化其实早已经“在路上”。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盛大已经陆续三次回购股份,为私有化做准备:其财报显示,2010年第四季度盛大回购110.5万股,2011年第一季度回购15.2万股,2011年第二季度回购33.6万股。私有化退市后,陈天桥不必再苦于每个季度的业绩指标是否完成,而能够更加专心、更加自由地放手勾勒娱乐帝国版图。

  易凯资本CEO王冉在第一时间力挺陈天桥,认为盛大私有化是在正确的时间迈向正确的方向,“如果私有化成功,将有助于释放公司真实价值,同时为旗下公司资本操作腾出更大空间。”

  资本逻辑:盛大的版图

  事实上,相比盛大退市的种种猜想,陈天桥关于资本腾挪转移的逻辑,更能说明未来盛大的走向。

  伴随着盛大的上市到快速扩张,资本一直在陈天桥的棋局中扮演重要角色。2003年到2004年,盛大融资4000万美元。用陈天桥当时的话来说,“定向将股份出让给我们认为非常合适的股东。”盛大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亦被认为是融资及时。陈天桥曾表明态度,在盛大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若要保持持续领先就必须利用资本运作的手段。

  2009年,盛大游戏在纳斯达克上市,募集资金10.4亿美元,作为母公司,盛大网络仍将持有盛大游戏71.9%的股权。在业内人士看来,盛大游戏的上市,更像是新瓶装旧酒,盛大游戏实际是盛大网络核心资源,当然在随后的“网络迪斯尼”的打造中,盛大游戏亦长期扮演输血的角色。

  在过去的几年里为了实现娱乐帝国的梦想,盛大的资本不断伸向上游链条。在陈天桥的棋局中,盛大涉足文学、电影、音乐、视频、游戏五大领域。但遗憾的是,除了盛大文学浮现出希望的曙光外,盛大游戏仍然为铺开的大摊子承担输血任务,视频方面,酷6即是耗费气血的典型战场。

  在快速扩张版图的路上,盛大从2002年开始频繁投资。过去近10年的时间内,盛大一共投资了140多个项目。而从2010年开始,更是加大了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投资。继已经形成盛大游戏、盛大在线以及盛大文学“三驾马车”的业务版图之后,盛大的新方向是在移动互联网方面增加投入。

  在盛大拼命向外扩张的同时,盛大游戏的造血功能却在减弱。接近盛大的人士分析,盛大面临的问题是各个业务线之间的配合能力较差,至今为止仍然没有产生陈天桥一直强调的协同效应,这才是盛大真正面临的问题。

  在这样一个业绩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回购无论对于盛大还是其旗下的子公司来说都是一件好事。陈天桥可借机梳理旗下的资本布局,集中优势资源,重新打包。从这个角度上看,盛大网络本身是否重返A股市场,并不是最重要的。摆脱了资本市场的束缚,能真正利用盛大现有资源,孵化出一批有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陈天桥此番退市的深意才会逐渐显现。

  案例2:

  阿里巴巴退市:脱下袈裟玩洗牌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向旗下上市公司阿里巴巴B2B提出私有化要约,回购价格为13.5港元。

  人们只看到上市的优点,却不知上市公司面临竞争的时候,常常处于劣势。首先,上市公司烧钱烧不起。对一个产品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公司来说,广告营销的作用是立竿见影的。可是,上市公司每个季度要拿成绩单给股东,花钱不敢大手大脚。这就给了竞争对手机会。此外,上市公司面对新技术和创新常常会犹豫不决,因为创新意味着投入和风险,短期内财报一定会受到影响。可是在互联网行业,反应慢意味着什么?

  马云曾多次在各个场合表示,公司要对客户负责、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话虽如此,要做到三者平衡并不容易,尤其是如何说服股东们心甘情愿地陪着你走长线投资的道路。

  阿里巴巴主动提出了私有化的策略,但从某种角度而言,私有化也是无奈之举。

  从去年开始,阿里巴巴的会员数就开始下滑。阿里巴巴的收入中,会员费收入占到了绝对的比重,以2010年财务数据为例,全年营收55.6亿元人民币,会员费收入占比达67%。在马云的心目中,客户的位置一直在员工和股东之上,会员的流失是他不能承受之痛。

  按照武卫的说法,“会员数的减少是因为经济形势前景不明朗,外贸出口市场不好。”但是难以解释的是,在金融危机最肆虐的2008年和2009年,其付费会员数量增长速度惊人。2007年,其付费会员是4万不到,2008年猛增到6万左右。2009年更是翻了一番,增加到11万3千多。

  因此也有分析认为,越是经济环境不好,电子商务、跨境贸易越能够显示出优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与此同时,对外贸易迅速碎片化。来自美国海关的数据显示:在此之前,近80%中美贸易生意集中在两三千家美国大型进出口公司手里,高度垄断。而在金融危机后,大量的中小企业开始涌入跨境采购中,所占比例迅速提升至40%以上。集中式采购开始向分散式采购发展,这使得采购渠道网络化。

  由此可见,极有可能是阿里巴巴赖以生存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如何才能留住数量庞大的“蚂蚁雄兵”?

  实际上,在2008年,电子商务市场上“按成交收费”的商业模式就开始悄然崛起。

  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按照信息发布收费,会员按照年度缴费,所付费用和其成交量关系不大。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更看重的是实际效果。随着“按效果付费”的出现,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遭到了挑战。武卫也承认,阿里巴巴在改善用户体验和升级商业模式方面,应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阿里巴巴2011年营收为64.2亿元人民币,增长幅度为15.5%,而2010年营收约为55.6亿元,增幅约为43%,2011年15.5%的营收增长幅度创下近年来阿里巴巴营收增幅的最低值。这15.5%的增长主要来自于增值服务所产生的收入和全球速卖通等其他业务收入的提高,营收增长的构成代表了阿里巴巴的转型方向。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3页  1  2  3  4  5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