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来自外资品牌的强势竞争压力之外,“药妆”合法身份的缺席成为长期掣肘本土“药妆”争抢市场份额的主要原因。
6月下旬,记者在河南洛阳涧西区某医药健康广场的“药妆”专区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10个购买“药妆”产品的顾客当中就有6~7人最终选择了雅漾、理肤泉等外资品牌。
刚刚购买了一套理肤泉“痘痘清”套装的宋小姐告诉记者,虽然现在市场上打着“药妆”旗号的化妆品琳琅满目,但就她自己而言,自从三年前开始使用“药妆”产品以来,一直都没有尝试过使用本土品牌。“始终感觉进口产品无论是在包装上,还是在产品推荐上都显得更加专业。”
最后一块产业蛋糕
“药妆”市场最近十年迅速崛起,被称为中国化妆品市场的最后一块产业蛋糕。
去年,本土最大的日化品牌上海家化刚推出了全新品牌玉泽,而在它之前,同样来自本土的诸如马应龙、同仁堂、片仔癀、云南白药等170多家企业先后进军“药妆”领域。而真正活跃在中国“药妆”领域占市场主导的外资品牌,如薇姿、雅漾、理肤泉等更是各自为王、势头凶猛。
还未完全显露山水的市场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组数据:
2004~2007年,中国“药妆”市场的销售额年增长率均高达10%~20%;
2008~2012年,中国“药妆”市场预计将维持这一增长率,而这一数字是欧洲市场的两倍;
到2010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极有可能达到1200亿元,而作为其中细分领域的“药妆”市场,份额将由20%增长到40%,总额达到480亿元。
而在记者的实际调查过程当中发现,10人中平均就有4~5人正在或正准备尝试使用“药妆”。
国内外各大“药妆”品牌为何在最近几年频频登陆中国“药妆”市场?玉泽的主要负责人向记者做了这样的解释:“中国‘药妆’市场的年增长率、‘药妆’销售占化妆品消费总额的比例,以及实际的市场需求,都反映出国内‘药妆’市场良好的发展势头及巨大潜力。”
当然,除此之外,该主要负责人未向记者提及的一个更大的原因还在于,至少就目前而言,“药妆”产品的利润要明显高于药品。
这块产业蛋糕到底有多大?可以这么说,在欧美国家,“药妆”的市场份额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60%以上。而在中国,尽管化妆品销售总额数目庞大,“药妆”销售年增长速度始终保持在10%以上,但至少就目前而言,“药妆”的市场份额依然很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