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向下流动?
现在,不是所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都决心迁徒到大城市生活。
就业机会的稀缺带来的白热化的竞争以及飙升的房价(使北上广成了臭名远扬的压力锅),加上大学生就业市场的饱和,使中小城市年轻人的上升空间所剩无几。
与此同时,中小城市的发展使当地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可观提高。
于是,有这样一群为数不多但也不容忽视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选择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家乡去,回到更安稳的生活轨迹中去。
上升通道日趋固化,梦想受限
日益竞争激烈的大城市,板结固化的社会上升通道,对中小城市年轻人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这意味着个人能动性降低,梦想受限。到大城市去生活的可能性变小,而在中小城市生活各种机会也都受“关系”所限,于是在中小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正变得越来越理智和现实。
他们正在丢失对个体能动性的信念。越来越难以相信通过个人奋斗获得成就,比如更好的学习成绩,能带来更好的生活。他们也越来越不相信大城市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他们在更小的年纪开始放弃了个体的梦想,追求稳定生活。
对中小城市的很多年轻人来说,移居大城市的梦想已经遥不可及。
谁是本文定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
几乎所有的中小城市年轻人都有一刻会问自己:我是否应该尝试去大城市生活?然而他们中大多数选择或“被选择”留在本地:或者因为缺乏足够的个人竞争能力、或者缺乏资源、或者缺乏接收挑战的勇气。他们不再向上流动。
本文所描述和论及的,是指那些已经选择或被选择留在中小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这是因为,中小城市年轻人所体会到的最主要的焦虑和压力,都和他们对自己未来的感知以及他们在中小城市面临的个体发展局限紧密相关。
那些已经去大城市读书工作生活的年轻人,以及那些下定决心奔向大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面临的是截然不同的焦虑。
三、梦想和价值观:中产生活与个体性梦想的冲突
主流梦想和新兴梦想
中小城市年轻人最主要的梦想可以分为两种:主流梦想和新兴梦想
主流梦想是拥有稳定的生活,过上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与这种梦想对应的是看重家庭,金钱与地位的价值观。
新兴梦想是拥有更丰富的,新鲜刺激的,个体化的现代生活方式。与这种梦想对应的是看重个体自我表达,自我探索,和新生活体验的价值观。这是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价值观,在更年轻或更富足的中小城市年轻人群体中比较多见。
主流梦想:中产的生活
中小城市年轻人非常重视和向往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这样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包括:有一份受社会尊重,收入不菲的工作。有房子和车子。有双方家长认可的伴侣,生儿育女。
家庭,金钱和社会地位,是这样的梦想生活的必要组成元素。
社会地位既是追求的目标也是稳定生活的前提。
- 同龄人的肯定是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 社会普遍认可的职业也是社会地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对中小城市年轻人认定的稳定当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富足的年轻人依赖家庭提供的关系和资源来获得稳定的中产生活。
- 没有资源的年轻人则肩负着照顾父母的压力和责任,也必须争取稳定。
- 中小城市年轻人在相对比较小的社交圈内生活,而且这个社交圈往往是和家族紧密联结的,于是他们必须为了家族成员的意见妥协和调整自己的行为。
- 父母对子女有很大的影响,他们通常替子女择校择业,甚至决定在哪个城市生活以及相亲结婚也不少见。
金钱是稳定生活的必须推动力。
- 金钱代表的就是社会地位,同时也是一种经济独立,对富足年轻人来说,意味着经济上从家庭中对无资源年轻人来说是赡养父母的能力保证。
- 有房是有养家能力的重要证明。拥有一处房产也被看做是婚姻的必要前提。
- 有车是经济上成功的主要标志。许多年轻人说到有能力买车的人人常常用的词是“成功”或者“老板”。
新兴梦想:个体性的探索
中小城市年轻人了解现代生活的可能性,也渴望可以获得那些可以增长见识和带来新鲜刺激的体验。
这种渴望主要是为了自我表达,获得自我满足,探索一定的个体独特性。与这种探索相关的行为包括:
- 旅行:这是中小城市年轻人最重要的渴望之一。
- 期待更新更多更现代的产品和服务
- 享乐型的消费:花费收入更多部分用于日常吃喝玩乐。
- 花钱而不存钱:买房买车花费不菲,主流价值观强调节俭度日。有新兴价值观的年轻人则花更多钱在旅行和穿着打扮等其他方面。
- 重视风格:更关心个人的外貌,培养自己的个体风格。
- 性的探索:主流价值观主张找到适合结婚成家的伴侣。新兴价值观主张享受现在,选择能一起玩儿的伙伴,包括性伙伴。
- 晚婚:更多的时间可以用来娱乐,而不是承担家庭责任。
富足的年轻人倾向于比普通收入的年轻人有更强的新兴价值观。他们能更自由地支配金钱和去尝试,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到对生活便捷和个体性的探索,因为他们的稳定生活是提前得到保障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