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近千亿元的国内网吧产业正面临调整——监管部门最近彰显的网吧连锁化改革的决心,不仅让单体网吧担心陷入经营窘境,围绕网吧产业有可能形成垄断、暴利的争议也将伴随而至
近日,一则小新闻并未引起大部分单体网吧经营者的注意,但它却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命运。
1月11日,全国规范网吧经营秩序经验交流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文化部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国内网吧市场规模在2009年已达886亿元,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将在网吧原有总量规划不变的情况下,未来五年大力推进网吧连锁,逐步取消单体网吧。
这虽不是第一次有关网吧连锁化改革的消息,但再一次显示了监管部门对于连锁化改革推行的决心,而且也提及具体的时间表。
单体网吧的取消将意味着一大批网吧经营者的命运和生活面临窘境,也引发外界关于“垄断”、“高价格”的担忧。
产业化之路本没有错,问题是产业化的途径、过程、涉及面如何平衡,改革显然应兼顾各方利益,其中现有单体网吧经营者的利益如何保障,是核心问题之一。
此外,很多网友担心,连锁化之后的网吧,市场份额将逐步集中于少数大型企业,他们在价格方面的影响力可想而知,过度的垄断将打破目前的价格制约机制,对于消费者而言,绝非好事。
在争议中前行
实际上,取消单体网吧,推崇网吧连锁模式,早已不是新话题。自2003年文化部自上而下力推网吧连锁模式至今,网吧连锁化进程在国内已经存在了七年多。
按照监管部门的计划,推广网吧连锁化,是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行业自律、做大做强产业而做出的重要产业调整。
2003年6月,文化部开始在全国网吧行业推行“10+3”模式(即十家全国性连锁,每省3家省级连锁),当时10家国字号网吧连锁牌照分别给了中国数字图书馆、首创网络、长城宽带、中国联通(600050,股吧)、中电华通等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
“这些当年跟网吧没半毛钱关系的企业,纷纷拿着牌照开始跑马圈地。”网吧产业专家、“网吧帝国”制作人赵福军在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2003年至2009年之间,网吧业界关于网吧连锁业态为什么持续“连而不锁”,网吧连锁的盈利模式,网吧连锁模式在中国网吧行业中的利弊分析,是否应该解禁单体网吧牌照等话题的探讨和争论,就一直未曾停止。
2009年,“政府推进型”网吧连锁模式在深圳、长沙、辽宁、河南、山西等多个地区不断升级。在这种趋势下,文化部在2009年9月7日印发颁行了《网吧连锁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目的一方面是对实施了近六年的国内网吧市场连锁化现状通过认定进行梳理与掌控,为今后更好的政策推进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则是对网吧连锁的概念做了修订。
“然而最终认定的结果,却让业界大失所望。”赵福军表示,2010年8月,文化部公告向零度聚阵、中录时空、北京瑞得和中电华通4家公司下发了网吧新政颁布后的首批《全国网吧连锁企业认定证书》。这意味着2003年的国字号十大连锁网吧,已经纷纷退出市场,带有垄断性、自上而下的“政府推进型”的连锁已经被市场证明是失败的。
2010年12月10日,作为当年浙江省最早拿到省级网吧连锁牌照的浙江沸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运营的“沸蓝网盟”,在浙江省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挂牌价格只有103.63万元。沸蓝信息的法人代表许凌峰也对外界表示,剥离网吧业务实属无奈,做了这么多年,其2000万元注册资本几乎打了水漂。
“这可看做是省级连锁网吧企业经营现状的一个缩影。”赵福军认为,这种强行取缔单体网吧,强行推进连锁模式的方式是严重违反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行为,从近些年来的推进实践上看,效果也并未达到政策初衷。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