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我国幅员辽阔,地区之间差异很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地应把握怎样的原则?
马晓河:对新农村建设,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经济发展水平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新农村建设不能采取一个模式。
首先,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是不一样的。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发达地区的道路已经有了,社会保障也有了,但落后地区都还没有。我认为,新农村建设应该根据不同的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解决几个问题:在不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应优先解决“有路走、有学上、有病看、有老养”的问题;发达地区就要解决“有好路走、有好学上、有病看好、养好老”的问题。“有”和“好”的关系,是逐级逐渐推进的。
其次,新农村建设不应该超越经济发展阶段,要防止脱离实际、贪大求洋,搞形象工程。新农村非要建设得比城市还好,就没有必要。国内有些地方规划脱离实际值得注意,搞人畜分离、薪材集中堆放,导致农民生活很不方便,形成“上了楼、添了愁、城镇化步伐过了头”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