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投资》:韩国新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面镜子。过去对韩国经验谈得比较多,在您看来,我们可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
马晓河:去年7月,我带队去韩国考察过。韩国当年的新村建设,也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模式,由政府去倡导、宣传和推动,这带来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自上而下带有一种行政强制性,强制性地号召一些城市机关单位、学校到农村去,是不合适的。
其次,农民茅草房换瓦片、换铁皮时,虽然政府给予一定补助,但农民也要出钱,给农民增加了一定的负担。
第三,当时韩国在全国范围内大搞架桥铺路、水电通气,没有考虑到后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口减少后,出现了一些设施的浪费。在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新农村建设如何与城市化结合起来,人口流动因素一定要考虑。
还有一点就是因地制宜。在新农村建设中,对环境改造和房屋改造要保留民族和民俗特色,与自然和谐。不能到中国一看,以为是到了欧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