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比以前更有活力”
十年间,香港证券市场在一路向好中走过的是一条崎岖的路,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非典侵袭、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等重重磨难的洗礼之后,渡尽劫波、尝尽酸甜。
1997年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香港。恒生指数应声从1997年8月7日的最高点16820.31点,下挫至1998年8月12日的6544.79点,下跌超过10000点,跌幅近60%,连续下跌时间超过一年。
1998年8月,时任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的曾荫权毅然决定动用了1180亿港元外汇基金入市护盘,而中央政府更是派出了两名央行的副行长加入了这场鏖战。
结果令人欣喜。1998年8月开始,恒指逐渐回稳至8000点以上。2000年3月22日,恒指超过1997年高点至17560.69点。之后,随着1999年香港创业板成立和科技股大幅飙升,港股似乎已经摆脱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
但香港股市的回升历程并非一帆风顺。在2001年网络科技股泡沫破裂之后,恒生指数迅速下滑。2003年初暴发的非典,又是一次对香港股市的沉重打击。2003年4月25日,恒生指数再度回到8000点附近。
祖国再一次给了香港最强有力的支持。随着CEPA的签署,2004年中开始,香港经济又开始重回正轨,并步入崭新的发展年代。
目前,港股市值由1997年的3.2万亿元,升高到目前的逾16万亿元,10年净增超12万亿,升幅高达3.6倍,全球市值排名也升至第6位。(孙冰)
1997年是香港广告创意行业的分水岭。那一年,不少专业人士选择离港到海外,而坚守下来为数不多的广告创意产业人逐渐在更为宽广的内地市场寻找到更大的舞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香港约有近20万人从事跟内地业务相关的广告创意产业,已经占到全香港人的4%左右。随着广告创意产业的外延不断扩大,以广告为主,包括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时尚设计等都成为创意产业的活跃因素,目前全球从事广告创意行业的人有1亿到1.5亿人,而在内地取得巨大成功的香港广告创意人也成为全球一流的专业精英人士。
刘小康,曾经的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也是香港设计中心董事会主席,也有人把他称为设计界的“全能冠军”。1997年的香港,对他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
当年,他获得奖项无数:以设计师身份获颁香港艺术家年奖;荣获全港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获得韩国第三届国际海报三年展全场大奖。1997的成果,是刘小康人生第一个辉煌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