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建筑设计业:内地项目占了60%
回归十年里,香港的建筑业伴随着香港地产的兴衰也曾一度走入低潮。但与此同时,回归十年里,特别是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协议的四年来,香港有越来越多的与建筑相关的企业和人士进军内地。
背靠内地广阔的建筑市场,香港建筑业在短暂的低迷之后迎来雪中之炭。
建筑业失业率曾达10%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香港建筑设计行业曾一度低迷。我觉得正是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才使得香港的建筑设计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香港人杨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2003年,杨先生在香港的建筑设计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杨先生被派到北京工作,一直到现在。 回忆起香港建筑业的低潮期,杨先生依然记忆忧新:从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建筑业的工作量就在逐渐减少,建筑业界和工人“无啖好食”,一部分工人甚至要去澳门做黑工。
据香港建造商会秘书长陈永桐介绍,香港建筑业曾经非常红火,建筑业所雇用的人数曾占到全港总工作人口的9.2%。前些年每年完成的工程总额在800亿~1000亿港元左右,建筑业占当地生产总值(GDP)的5.6%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40%。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经济遭受重创,香港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受到削弱,建筑业也随之一度陷入最低潮。
杨先生回忆说,2003年,香港的失业率达到8.7%,建筑业、饮食及酒店业和清洁服务业的失业率不断上升,其中建筑业是失业的重灾区,甚至达到了10%。
“那个时候,我们公司业务量很少,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我们开始以顾问或咨询的形式与内地合作,同内地的设计师合作承揽设计工程。但在当时依然存在一些执业权限、承包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杨先生说。
CEPA让香港建筑业起死回生
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决策让杨先生和他的建筑设计同行们“倍感振奋”: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正式签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有资料显示,从2003年开始,香港陆续兴建了约5万个酒店房间,这些项目创造了超过10万个建筑业新职位,而香港迪斯尼乐园、亚洲博览馆的建设和启用,则持续为建筑和服务行业注入了活力,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